34臺容量為3000千瓦的風電機正屹立在上海東海大橋東側,直徑達91米的風機葉片已經在風雨里轉動了三個年頭。作為我國首個大型海上風電項目,今年將是其“斷糧”的第一年3年期財政補貼到期。
在東海大橋的西側海域,東海大橋風電場二期擴建工程前期工作已經開展,28臺新風機也將陸續完成安裝,屆時這兩個10萬千瓦的海上風電場將“隔橋相望”。
作為第一個吃螃蟹的先行者,參與項目的工作人員都坦承東海海上風電的建設也是在“摸石頭過河”。該項目得以完建,填補國內有關大型海上風電項目開發設計、施工的空白。
根據上海東海風力發電公司數據顯示,東海大橋風電場投產三年至今,發電量總計59370.70萬千瓦時,上網電量合計57165.87萬千瓦時,年平均利潤總額5396萬元,但每年有近4000萬元利潤來自于政府補貼。
國家發改委能源所可再生能源發展中心副主任高虎此前曾表示:“國家所有關于海上風電的政策包括電價的制訂,都要取決于東海大橋項目建成后的實際運行效果。”在能源專家的眼里,東海大橋項目的運行結果,將是未來我國海上風電上網電價的風向標。
據了解,東海大橋風電場資本金回收期為12年左右,前6年是還貸高峰期。“二期工程一旦取得項目核準,將緩沖一期的經營壓力。想通過海上風電場規模化經營來降低成本,二期項目投運后的前幾年處于質保期,經營成本較低,同時二期前幾年獲得的財政貼息可以緩解整體的虧損壓力。”東海海上風電項目總工程師任浩翰稱。
盈利基本靠補貼
投產三年發電量逐年增加,實現連續三年盈利主要靠3年期4000萬的財政貼息
上海東海大橋100兆瓦海上風電示范項目是經國家發改委核準的我國第一個大型海上風電項目,也是亞洲第一個海上風電項目。
風電場位于上海東海大橋東側1-4公里、浦東新區岸線以南8-13公里的上海市海域。風電場平均水深10米,90米高度年平均風速每秒7.7米。東海大橋風電場2010年8月30日正式投入商業運行。
早在2006年,國家發展改革委就同意了東海大橋項目的預可研工作。同年上海發展改革委組織進行了東海大橋項目的業主招標工作,以中國大唐集團公司、上海綠色環保能源有限公司、中廣核能源開發有限責任公司、中國電力國際有限公司四家組成的聯合體中標該項目,隨后四家公司分別以28%、24%、24%、24%的股權比例出資成立了上海東海風力發電有限公司,進行東海大橋項目的投資建設和運營管理工作,注冊資本金4.73億元。
上海東海風力發電有限公司總經理朱開情坦承當時所受壓力:“海上風電在我國尚處起步階段,投資風險很大,建設期間也遇到很多難題,很多天都睡不好覺。”
他的擔心并不多余。“海上風電場比陸上風電場設計要求更高,難度更大,不僅要考慮風資源情況、海底地形和海況條件,還要考慮海底管線、船舶航行和漁業等現狀及規劃。”任浩翰說。
2010年6月8日,所有風機并網發電。東海大橋風電場通過35千伏海底電纜接入岸上110千伏風電場升壓變電站,再經過110千伏電纜接入上級220千伏變電站,接入上海市電網。
投入商業運行后,運營收效超過預期,朱開情的擔心有所緩解。
國家電網上海市電力公司數據顯示,東海大橋風電場一期投產兩年半發電量逐年增加2010年發電量為12196.29萬千瓦時,2011年為22584.60萬千瓦時,2012年為24589.81萬千瓦時。根據上海東海風力發電有限公司主要財務數據顯示,2010年實現盈利6500萬,2011年為4800萬、2012年則下降至4370萬,三年平均資本金凈利潤率約為11%。其中由于政策支持,該項目每年獲得財政貼息約4000萬元。此前可研報告的利潤預測值為2000萬元。海上風電成本高、投入大、回報期長,目前的利潤水平超出預期,回報期將有所縮短。
盡管發電量逐年增加,但由于還貸壓力加大,利潤逐年下滑。據東海大橋項目有關負責人透露,該項目投資22.8億元,貸款達18億元,2010年為貸款緩沖期,2011年及2012年每年還貸2億。
還貸壓力還將持續。“東海大橋風電場資本金回收期為12年左右,前六年是還貸高峰期,今明兩年將進入經營困難期。”上海東海風力發電有限公司內部人士透露。
此外,二氧化碳減排量的交易收入大幅縮減無疑使經營雪上加霜。
二氧化碳減排量的交易收入曾經是風電場非常可觀的一筆收入。但是隨著第二個承諾期京都議定書的結束,每噸核證減排量已經由高峰期的30歐元左右下降到如今的不到1歐元,碳市場大幅跳水給風電場經營帶來了不利。東海大橋風電場一期CDM項目碳排放購買方也表示無力以每噸12.66歐元的合同價履約,提出采取市場浮動價交易。這將讓風電場的收入大大縮水。
另一方面,《可再生能源扶持資金管理辦法》的政策支持之一的3年期財政貼息也已到期。“投產3年連續實現三年盈利,主要靠的是3年期的財政貼息。接下來,沒有了財政貼息,加上貸款余額較大,財務成本較高,2013年和2014年會連續兩年存在經營壓力。”上述內部人士稱。
據了解,上海東海風力發電有限公司正醞釀二期項目建設來緩解所面臨的經營壓力。任浩翰對本報記者說:“海上風電場規模化經營能降低成本,同時二期前幾年獲得的財政貼息可以緩解整體的虧損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