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五”規劃已經給天然氣發電訂立了5600萬千瓦的發展目標,較2010年幾乎翻了一倍。但對于中國來說,天然氣發電的限制在于氣源和氣價,以及管道建設。
我國常規化石能源可持續供應能力不足。油氣人均剩余可采儲量僅為世界平均水平的6%,常規天然氣新增產量僅能滿足新增需求的30%左右。解決氣源問題無外擴大進口和加快國內勘探。
在海外購氣上,按照“十二五”規劃,中國將新增天然氣管道4.4萬公里;沿海液化天然氣年接收能力新增5000萬噸以上。在國內勘探上,“十二五”規劃也強調要加快常規油氣勘探開發。“十二五”期間中國新增常規天然氣探明地質儲量3.5萬億立方米,產量超過1300億立方米。
除常規天然氣外,頁巖氣和煤層氣將成為中國天然氣供應的新增長極。“十二五”規劃的目標是,到2015年,煤層氣、頁巖氣探明地質儲量分別增加1萬億和6000億立方米。
對于能否達到這樣的非常規天然氣發展目標,陳衛東認為,關鍵在于中國能否在上游、下游還包括貿易領域都想方設法放開投資準入。
美國頁巖氣革命中,私人資本的巨額投入是頁巖氣形成商業規模的關鍵。陳衛東也引述了這樣的一組數據,2009~2011年,中國資本流入美國頁巖氣的投資有300億美元,但中國目前在國內頁巖氣的勘探上差不多只打了約60口井,如果按照每口1億美元來計算,不過是60億美元,中國國內的投資能力和實際的投資額有很大的差距,更顯政府放開投資準入的必要。
在價格上,由于銷售電價上政府擁有絕對的管控權,而天然氣價格本身波動較大,讓天然氣像煤電那樣大規模發電并不經濟,發展調峰電站成為天然氣發電最為現實的選擇。
“十二五”規劃要求,在天然氣來源可靠的東部經濟發達地區,合理建設燃氣蒸汽聯合循環調峰電站。在電價承受能力強、熱負荷需求大的中心城市,優先發展大型燃氣蒸汽聯合循環熱電聯產項目。積極推廣天然氣熱電冷聯供,支持利用煤層氣發電。“十二五”時期,全國新增燃氣電站3000萬千瓦。
反控煤電仍期待可操作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