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新能源產業而言,2012年是深刻變革的一年。風電產業產能過剩、“棄風”問題累積難解,質量狀況也并不理想,華銳、金風等幾大巨頭都出現了一定程度的虧損。
經歷了2012年的重大變革之后,業內普遍認為,2013年將是新能源產業除舊迎新、厚積薄發的一年。風電行業“嚴冬”正在過去,平緩有增的市場之下,行業局面將穩步趨良,風電產業2013年的前景令人期待。
風電產業在平靜中看到希望
2012年,我國風電并網裝機容量躍居全球第一,成績斐然,但是對于國內風電制造產業來說,現實卻并不盡如人意。
“2012年是風電產業的"寒冬期"。”中國可再生能源學會風能專業委員會資深委員姚小芹對記者表示,“華銳、金風等巨頭出現了虧損,行業質量問題還沒有解決,"棄風"問題還很嚴重,這些都讓風電產業難以輕裝發展。”
2012年11月舉行的北京國際風能大會以“從量變到質變——風能市場的新機遇和新挑戰”為主題。“這個"質變"首先應該是質量變。”姚小芹表示,“其實2012年國內風電裝機容量并不比2011年少,大概還會有30%的上升,為什么龍頭企業卻出現虧損?一方面是惡性價格競爭,讓風機制造企業的利潤率降低到一個難以承受的地步;另一方面就是質量問題,前幾年大量裝機,有些企業僅維護團隊就有1000多人,利潤都被維護費用抵消了。南美等新興市場客戶愿意購買中國的風機,國內企業不敢賣,為什么?因為企業對自己的產品質量不夠自信,賣一臺風機的利潤還不夠派人維護一次的費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