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翼風電設備研發公司董事長、中科院院士徐建中說,中國風度較低、北方沙塵天氣較多等特點都要求風電設備自主創新。從引進裝機,到聯合設計,再到消化吸收、自主設計,這標志著中國風電設備產業化的新進程。
我國去年開始掀起的節能減排風暴將令風電這一新興綠色能源獲得長足發展。目前,我國風電產業的龍頭企業中航惠騰公司的產品已經成功服務于全國30多家大型風電場,2007年其產量占國產葉片的90%;惠德風電已批量投產并向美洲出口;國電聯合動力兆瓦級風電機組成功下線,預計投產后年可實現產值80億元。總投資11億元的中國電谷風電設備產業園已開工建設,投產后預計可實現產值100億元。此外,中國電谷3兆瓦海上風機項目被科技部列為國家科技支撐計劃項目。
風電受益政策扶持
在擴大內需、促進經濟增長的10項措施中,加快重大基礎設施建設、加快城市電網改造,支持重點節能減排工程建設等赫然置于十大措施的前列,而這些方向的重點加強都將促進風電行業的加速發展。其實早在2008年8月財政部就發布了關于《風力發電設備產業化專項資金管理暫行辦法》,明確了中央財政安排風電設備產業化專項資金的補助標準和資金使用范圍,并將對風力發電設備制造商給予直接的現金補貼。這一切都說明風電行業已引起國家相關部委的足夠重視,有望開啟中國風電發展的嶄新時代。
另外,近期全球金融危機的影響正逐步擴大,但風電行業卻屬于朝陽產業。從近期剛剛閉幕的風能大會上看,雖然受到金融風暴的影響,但我國風能企業發展依然健康發展,很多國內風電企業未來幾年的訂單飽滿。
全球金融危機使很多行業投資收縮,但中國風電產業似乎沒有受到沖擊,反而出現了新的機遇。世界自然基金會和中國資源綜合利用協會可再生資源專業委員會10月29日發布的一份最新報告顯示,2007年,全球風電投資中,15%的資金投向了中國,中國已成為全球最大的風電市場。
由于我國的風電開發技術是目前新能源中技術比較成熟、已經具備規模開發和商業化發展前景的發電方式之一,行業發展正進入上升周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