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國家相關部門權威統計,截至目前,我國并網風電達到5258萬千瓦,取代美國,成為世界第一風電大國。今年7月,國家能源局發布《風電發展“十二五”規劃》,提出我國到2015年風電并網裝機達到1億千瓦,2020年達到2億千瓦。
看到成績與前景的同時,必須承認,風電并網是世界性難題,也是困擾我國風電產業發展的一大瓶頸。業內人士指出,破解風電并網難題,突破風電產業發展瓶頸,標準是關鍵,這涉及風電場接入電網、風電場并網性能檢驗及風電場調度等3個方面。
并網考驗風電質量
風電機組如果發生脫網事故,會給電網安全穩定運行和可靠供電帶來很大風險,同樣也使風電場業主遭受電量損失。據悉,電力系統對電能質量的要求非常嚴格,需要電源運行性能達到相應標準,如果風電不能滿足電力系統對電能的質量要求,將給電力系統帶來很大問題。中國電科院(300215,股吧)副總工程師、美國電氣及電子工程師學會(IEEE)電力和能源協會北京分會主席胡學浩此前接受采訪時表示,風電機組的質量問題是電網安全潛在的威脅,急需第三方檢測機構對出廠前的風電機組進行質量認證,從源頭杜絕不合格的風電機組接入電力系統。
眾所周知,風電是一種波動性、間歇性電源,而電力系統是實時平衡的,風電的波動需要通過常規電源的調節和儲能系統來平衡,這是長期困擾風電并網的最大難題。多位風電產業界人士曾指出,我國風電機組、風電場入網標準及檢測標準缺乏或滯后,制約著風電并網大規模推進。
風電并網新國標正式實施
今年6月,新修訂的國家標準《風電場接入電力系統技術規定》(GB/T19963-2011)正式實施,代替了舊標準GB/Z19963-2005,對風電場接入電網的通用技術條件作出具體規定。中國電科院新能源所副所長秦世耀表示,新標準的一大亮點在于,對風電場低電壓穿越作了詳細要求,而這是衡量并網風電質量的重要因素。
據介紹,低電壓穿越是指電網故障引起并網點電壓跌落時,風電機組不脫網連續運行,當電力系統發生故障時,可以從電網切出,從而提高電網安全穩定性。國內之前發生的事故調查顯示,造成風電大規模脫網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部分并網運行的風電機組不具備低電壓穿越能力,且故障期間未能有效提供動態無功支撐。
風電開發最終目的是并網發電,但不同電源送出的電力有優劣之分,如果風電質量不達標,電網安全就會受到嚴重影響。近年來,為杜絕不合格的風電接入電力系統,我國一系列與此相關的標準已經頒布實施。國家質檢總局和國家標準委陸續發布了一系列風電相關的國家標準,規范風電機組的設計、生產、安裝、試驗檢測和并網等各個環節;國家能源局發布能源行業18項風電標準,對風電一些技術問題進行規范;另外,國家電網公司也制定并頒布多個風電方面的企業標準,規范風電并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