競爭加劇、市場萎縮、業績下滑……中國風電行業發展中出現的問題接踵而至,對于風電設備制造商來說,電網及風電場開發商所遭遇的政策壓力也將傳導到設備制造商身上,而下游企業的介入也進一步擠壓了設備制造商的生存空間。
面對寒冬的考驗,一些實力不足的企業已經站在生死存亡的邊緣,而有實力的企業則紛紛選擇在弱市中調整戰略,以適應來自于外部的環境變化。以華銳風電為例,據了解,公司將采取適應行業調整期的一些措施,如以人員優化為根本的費用優化;提高投資效益;在推進國際市場方面,發展以銷售為手段,爭取訂單,不做任何高風險項目投資。海上和海外以及低風速是華銳風電未來發展的重要增長點。
幾乎沒有一個新興行業的發展會是一帆風順的,中國風電似乎就正在為此前蜂擁而上的發展付出著代價。
風電迎考前景可期
2011年,國內眾多風電類上市公司業績都出現了不同程度的下滑。據China Venture投中集團整理的20家中國主要風電上市公司財務數據顯示,整個風電產業鏈上六成企業出現利潤下滑。
與此同時,全球風電市場也并不景氣。風電巨頭維斯塔斯今年一季報顯示,稅息折舊及攤銷前利潤(EBITDA)為-9000萬歐元,運營虧損2.45億歐元。業績惡化的維斯塔斯今年以來曾數次被傳出將出售資產,傳言中的出資方包括華銳風電、金風科技及明陽風電,不過上述企業隨后均予以了否認。6月,中國風電塔架制造企業天順風能收購了維斯塔斯位于丹麥的風塔工廠,隨后,維斯塔斯宣布關閉位于內蒙古呼和浩特的風機廠,似乎在做退出中國市場的打算。
除了維斯塔斯,印度蘇司蘭、德國Repower等多家海外風機公司在華市場也在萎縮。
雖然目前面臨嚴峻的形勢,但對于行業未來的前景,業內多數人士仍持樂觀態度。
首先是看好風電行業未來的發展方向。中投顧問高級研究員李勝茂認為:“風電是新能源產業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未來世界能源結構中占有重要地位,從長期來看無疑具有較好的發展前景。”
其次,風電并網和消納這一制約我國風電持續發展的最主要瓶頸正在逐漸消失。近日陸續出臺的政策,表明國家一直在積極解決這一問題。
研究機構中投顧問的報告稱:“過去兩年電網對新能源入網的態度很明顯,特別在對內蒙古風電并網建設的支持態度、實際行動上。”
今年6月1日,國家能源局發布《關于加強風電并網和消納工作的通知》(下稱《通知》),針對我國去年棄風現象嚴重的事實,對主要電力公司以及電網和各地政府提出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