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重大投資項目對當前及未來一段時間經濟的拉動作用,一要看項目能否形成較大投資額,二是看項目進度和建設周期。兩方面來看,上述重大獲批項目所承載的“調結構”任務或優先于“拉動經濟增長”。
首先,上述1562個重大項目中,公路、鐵路等大型傳統基建項目合計占比不足1%;以水利工程、小流域整理為主的“以工代賑”項目多為保民生工程,單個項目體量小;數量上占優的清潔機制項目又偏重“調結構”,所以整體來看,這些投資項目較難從增量上帶動經濟增長;上半年11個獲批的機場建設項目全部分布在中西部地區,合計不足500億元的總投資規模。
其次,記者從凱迪電力(000939,股吧)、申能股份(600642,股吧)等上市公司了解到,現階段風電、水電等清潔機制新項目大多推進較為順利,但大型鋼鐵項目紛紛暫緩開工。目前,總投資金額超過1300億元的武鋼防城港和寶鋼湛江鋼鐵項目都已遭遇擱淺。
重大基建項目難再一擁而上
雖然5月份三大鋼鐵項目被集體放行一度引發“四萬億2.0版”爭議,但從近期管理層的連續表態以及6月份重大投資項目獲批情況來看,下半年中央連續放行重大基建項目的可能性應該不大。
胡錦濤主席在7月23日的一個干部專題研討班的開班儀式上表示,大幅增加投資雖然是解決經濟下行問題的首選,但盲目投資很可能會成為社會發展的障礙;他強調,“解決經濟困局需要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需要敢于和善于對經濟結構進行改革”。
相關統計顯示,1~4月,風電、水電等項目占單月項目總數的比重均在80%以上。5月份,獲批項目總投資金額較4月翻番有余,且呈現單個項目規模提升的特點。廣發證券(000776,股吧)策略研究組分析師林魯東在估算統計后發現,5月份新項目投資總額約2241.8億元,其中寶鋼、武鋼兩大項目的合計占比就達到60%。當月風電、水電等清潔機制項目總金額占比降至18%。不過,上述“脈沖”情形在6月份就得到恢復。記者在梳理6月份96個重大投資項目后發現,除8個涉外收購項目外,當月共有82個風電、水電等清潔機制項目集中獲批,其余則是發動機制造和機場建設項目,數量占比不足6%。
盡管中央在重大項目審批上較為謹慎,但不排除個別地方政府沖動放行以投資刺激經濟的可能。昨日,長沙市就“曬”出了一份投資計劃:2012年擬推介重大項目195個,總投資額達8292億元,相當于去年該市名義GDP的147%。
不過,當前各地政府財政普遍吃緊,項目資金來源或仍以銀行融資為主;考慮到中央“調結構”的政策基調,以及過度負債帶來的金融風險,因此各地普遍上馬大項目的可能性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