盡管國家能源局的通知進一步引發了有關方面將對風電進行“整風”的猜想,但一個不容忽視的數據顯示,截至5月,國家發改委已經審批通過了131個風電項目,并沒有任何跡象表明要暫停審批風電項目。事實上,關于風電的話題近些年來屢被提起,市場巨大和棄風嚴重成為了這個行業無法回避的兩個問題。
藍天,白云,草原,銀色的風機矗立在山巔。北風卷地百草折的季節,風機的葉片如風車般旋轉如飛,看不見的電流源源不斷匯入電網,送到千家萬戶……
風景肯定是風力發電留給大多數人的印象,但實際上更多的時候,“風車”靜靜地沐浴在陽光下,悠閑地曬著太陽。只有當月色清冽、風呼啦啦吹過時,三三兩兩的“風車”如夢方醒般懶散地緩緩轉動,而其他“風車”仍沉睡夢中。
風機沒有生病,也沒有偷懶。做到這些很容易,只需要蜷縮在風機監控室中的管理員在電腦監控鍵盤上輸入幾個拉伯數字,即便狂風大作,成群的風機也能巋然不動。
此時的風電場有一個凄涼的名字:棄風。有人更習慣叫它“窩電”。
風電真的過剩了嗎?中國的風電項目建設是不是到了該整頓的時候?
“整風”猜想
年初,國家能源局曾發文稱,對風電項目棄風超過20%的地區,原則上不得新建風電項目。6月1日,《國家能源局關于加強風電并網和消納工作有關要求的通知》(以下稱《通知》)掛在了其官方網站上。《通知》再次明確提出:風電利用小時數明顯偏低的地區不得進一步擴大建設規模,這進一步引發了國家能源局將“整風”的猜想。
然而,一個不容忽視的數據是,到2012年5月,國家發改委已經審批通過了131個風電項目,并沒有任何跡象表明要暫停審批風電項目,兩個相悖的事件讓“整風”猜想變得撲朔迷離。
“在風電項目的審批上,國家發改委從來沒有踩剎車,而且還在不停的滾動審批中。”中國風能協會秘書長秦海巖解釋道,“有人認為國家發改委將暫停風能項目的審批,這完全是自己主觀上的猜想。”
根據《通知》精神,對棄風嚴重地區將限制新建項目,這又卡住了哪些地區的風電建設?“棄風比較嚴重的地區大多集中在"三北地區",這些地方新建風電項目肯定會受到限制。”國網能源研究院副總經濟師兼能源戰略與規劃研究所所長白建華分析,“這些地區的風電本來就存在消納困難問題,再新建項目肯定是不合適的。”
雖然沒有對風電項目“踩剎車”,但國家發改委降低了“十二五”第二批風電項目核準的裝機容量,總計1676萬千瓦,遠低于第一批2883萬千瓦的規模。即便如此,各地風電項目的建設仍然如火如荼地進行著。根據中國風能協會的統計數據顯示,截至2011年年底,中國風電累計裝機容量6236萬千瓦,年增長率39.4%,中國風電產業仍保持了快速發展的速度,種種跡象表明,這個快速發展的態勢將繼續保持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