屆時,內蒙古風電能源通過內蒙古電網堅強的500千伏主網架匯集,與火電和抽水蓄能電站打捆,按照受端電網要求以穩定的潮流向中東部地區輸送電力,將促進風資源匱乏的中東部省區實現節能減排目標。
據業內人士介紹:“如果內蒙古風電有通暢的外送通道,并在全國電力市場中消納,內蒙風電利用小時高,風力發電完全成本低于0.46元/度(南方火電上網電價0.52元/度),再加上CDM及碳惠貿易,風電每度電可得到0.1元左右的補償,所以風電投資企業和社會節能減排的雙重效益都是相當可觀的。”
政府才是風電難題的真正“解鈴人”
一位來自內蒙古電力集團的專家稱:“風電消納不僅僅是技術問題,更是政府管理和利益協調的問題。因此,企業的積極性必須有政府的政策做后盾才能一直保持下去。”
政策支持加快通道建設,跨省、跨區域消納風電。
蒙西地區電力市場容量小,無法滿足蒙西風電項目大規模開發要求。 “如果不建立全國電力市場消納風電的機制,不解決邊遠地區風電送出通道問題,無疑是把風電這個剛出生的孩子遺棄,或者說是在剛剛‘出土’的風電幼苗上壓上一塊大石頭。”張福生語重心長地說。
出臺再生能源配額制,把使用可再生能源變為必盡的責任。
目前,各發電企業投資風電項目的熱情與地方政府、電力用戶接納使用風電的冷淡形成鮮明反差,合理的再生能源配額制的出臺有利于全面調動電力用戶使用風電的積極性。 接受采訪的專家稱:“如果可以從法律政策層面上強制要求地方政府、電力用戶特別是有自備電廠的用戶必須按規定接納、使用可再生能源,那么使用風電將不再是一個選擇而是必須履行的責任。”
建立火電調峰補償機制,鼓勵風電、火電和用戶積極參與電力多邊交易。
有關專家建議:“可以鼓勵居民采暖和全天不連續生產的中小工業、商業及農業、林業、畜牧業、養殖業及保鮮庫執行峰谷電價。例如,在夜間10小時內用電降價15%,白天提價10%。以讓利于民來增加風電的銷路。”
張福生認為:“如果可以像對三峽水電、農網改造和電氣化鐵路建設方面出臺的扶持政策那樣,出臺風電接入系統以及風電送出的可再生能源電網投資的還本付息電價政策,補貼費用按上網電量0.03元/千瓦時進行補貼,僅執行三年,就可以解決電網還貸、付息、運營等產生的費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