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過連續5年多的快速發展,目前我國風電產業不僅在規模上處于世界領先地位,在技術實力上也具備了趕超世界先進水平的基礎。未來,如果能繼續依托國內穩定的市場拉動,我國風電將引領全球行業發展。
但是,我國風電發展中也存在一些問題,比如并網瓶頸難解、棄風現象愈演愈烈、裝機規模減小、企業利潤下降。過去的這一年,中國風電走得著實不易。
近日,國家能源局下發《關于規范風電開發建設管理有關要求的通知》,直指部分地方不按國家統一規劃,擅自審批計劃外新項目,導致國內眾多地區風電場存在嚴重的“棄風”現象。通知要求各地應集中清理計劃外項目,并提出未來將嚴控棄風量達20%以上的風電基地上馬新項目。
“棄風”現象愈演愈烈
盡管2011年中國風電取得了60%以上的增速,但與2010年的81.41%相比,2011年我國風電發電量的增速已經明顯放緩。
國家能源局新能源與可再生能源司副司長史立山表示,2011年我國風電發電量不但與裝機容量相比有很大差距,與年初的預計也“相去甚遠。”
據了解,2011年“棄風”現象相較往年呈愈演愈烈之勢。國電龍源電力總經理謝長軍此前曾表示,全國范圍內平均風電棄風電量占比達20%,直接經濟損失達近百億元。
所謂棄風,是指在風電發展初期,風機處于正常情況下,由于當地電網接納能力不足、風電場建設工期不匹配和風電不穩定等自身特點,導致風電場風機暫停發電的現象。其中,風資源的隨機性和間歇性,導致了風能天生的不穩定性。
2010年,國內風電棄風問題漸趨嚴重;而2011年,風電棄風現象更加突出。根據中國可再生能源學會風能專業委員會對內蒙古、黑龍江、吉林、遼寧、廣東、山東、甘肅、新疆、河北以及云南10個省(自治區)內的部分風電企業在2011年由于電網調度限制風電出力造成的發電量損失情況進行的初步統計調查,10個省(自治區)統計覆蓋的風電場總裝機容量達到1869.1萬千瓦,占全國風電并網容量的42%。2011年1月1日至2011年12月31日期間,列入調查樣本的風電場2011年應發電量為353.47億千瓦時,但由于電網調度原因被限發的電量高達59.8億千瓦時,除甘肅、內蒙古、吉林之外,黑龍江限出力損失電量達到14.39%,遼寧達到10.45%,新疆達到5.2%,云南達到4.9%,河北達到3.86%,山東達到1.17%,廣東達到1.00%。盡管在一些用能集中、消納情況較好的地區限出力比例較小,但由于限出力比例高的地區裝機權重很大,全國限出力損失電量比例仍高達16.92%。顯然,國內風電業“棄風”現象已十分嚴重。
國電龍源電力總經理謝長軍表示,全國范圍內平均風電棄風電量占比達20%,直接經濟損失達近百億元。雖然風電棄風存在一定的“合理性”,但是,大量的棄風畢竟會造成資源的極大浪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