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風力發電在我國得到了迅速的發展,尤其是《可再生能源十一五發展綱要》提出了具體的規劃,計劃到2010年我國的風電裝機容量將達到1000萬千瓦,年發電量為210億千瓦時。隨著對風電資源投資力度的加大,我國有希望成為世界第一風電大國。
風電上網電價制約發展
制約風電大力發展的一個重要因素就是關于風力發電上網電價的確定。國外風電價格通常采用的是強制入網價格和固定電價收購政策。丹麥政府對煤電征收能源稅和二氧化碳排放稅,對風電的收購電價則給予補貼,使風電機組的用戶從滿足自用轉向銷售;德國將風電上網電價分為最低保護電價加上鼓勵電價兩部分,通過調節授予鼓勵電價的時間減小因資源條件引起的收益差別。另外,初期制訂較高的保護電價,激勵產業的發展,形成較大規模的風電設備制造能力,再通過逐年遞減最低保護電價,促使設備制造商努力降低成本;西班牙的風電上網電價與政府每年公布的電力基準電價掛鉤,而且逐年遞增。
從歷史來看,我國風力發電的上網定價機制經歷了四個過程:
1、完全競爭上網。從上世紀90年代到1998年主要采用這種方式,上網電價的水平比較低,一般都低于0.3元/千瓦時;
2、審批電價上網。從1998年到2003年各地風電的上網電價由地方政府確定后上報國家,其中較低的上網電價一般與當地的燃煤機組上網電價相當;
3、 雙軌制上網。2003年到2005年風電上網電價進入雙軌制,出現招標電價和審批電價并存的局面,即國家組織的大型風電場采用招標的方式確定電價,而在省區級項目審批范圍內的項目,仍采用的是審批電價的方式;
4、招標加核準方式。2006年《國家再生能源法》頒布規定,風電電價通過招標方式產生,電價標準根據招標電價的結果來確定,這階段采用的是招標和核準一起的方式。
目前,我國的風電的上網電價還是普遍高于火電的上網電價,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風電的發展。如果國家相關部門能夠借助目前提倡發展新能源的契機,在一定范圍內給予風電一定的補貼(如將風電的價格控制在0.5元到0.6元之間),加上風電技術的不斷改進帶來的成本降低,必將使風電得到最大程度的開發利用。
國家扶持政策將加強
從各國傳出的政策信息看,部分國家加強了或將加強對新能源的政策支持力度。美國新一屆總統奧巴馬承諾將制定更多利于風能發展的政策,計劃在三年風將可再生能源發電翻一番的目標。
中國也已將發展風能作為新能源戰略的重點,以應對金融危機。財政部規定,自2008年1月1日起,對國內企業為開發、制造大功率風力發電機組而進口的關鍵零部件、原材料所繳納的進口關稅和進口環節增值稅實行先征后退,所退稅款作為國家投資處理,轉為國家資本金,主要用于企業新產品的研制生產以及自主創新能力建設。
無論從增強國家能源完善的角度,還是從經濟角度、環境保護角度考慮,政府在未來對于風電投資的扶持力度將會進一步加大。
風電零部件生產廠商前景看好
國內零部件生產企業已掌握發電機、齒輪箱、葉片等關鍵部件的技術,目前零部件的生產不僅可以滿足國內需求,而且開始供應國際市場,2009年將進軍英國和日本市場,已獲200套葉片訂單。其中,中航(保定)惠騰是國內最大的大型風力葉片生產商,2007年市場占有率接近40%;南京高齒在國內風電齒輪箱市場占有率超過40%。目前,東方傳動、重齒、杭齒都已介入齒輪箱生產。零部件上市公司的實力則稍遜一籌。
風電機組制造業的市場主要在國內,目前兆瓦級以下的風電機組已完全實現國產化,兆瓦級以上容量的風電機組仍需進口。目前,國內已研制出1.5兆瓦~2兆瓦級的多種樣機,進入小批量生產。金風科技、東方電氣分別位于2008年總裝機容量第一和第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