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業葉片制造業面臨又一“寒流” 兼并重塑 何去何從
近年來風電機組售價的持續走低,葉片售價也從7000元/千瓦下滑到3500元/千瓦走勢。葉片成本平均占整機制造成本的22%,因此很多整機企業開始延伸產業鏈,自行生產葉片。以金風科技為例,在完成了對協鑫江蘇和協鑫錫林的收購后,其單獨在葉片這一項上預計每年就可降低成本數億元。在成本降低的基礎上,這些整機企業對風電開發商的議價能力將有所提高,競爭力相對其他整機企業將增強。此外,增加自產葉片能力使整機企業更利于保證葉片供貨速度、穩定供貨質量、增強企業的自主研發能力。據不完全統計,2010年,我國自產葉片的整機企業數量超過21家,其中有葉片生產規模較大的企業Vestas、Gamesa、Suzlon、國電聯合動力、明陽風電、華銳風電、東汽、三一重工、中國南車等。
2010年中國新增風電裝機排名前20位的整機制造商中,有11家自行組織葉片生產。整機企業生產的葉片,大多數作為本廠整機配套使用,也有少數整機企業生產的葉片外銷,但占比不大。整機企業擁有葉片自供能力,將對專業葉片生產企業帶來不利影響。由此看來,下游整機企業產業鏈的擴張,將會越來越嚴重地影響上游配件廠商的發展,競爭壓力將向上游傳導。
2010年,隨著各個葉片工廠逐漸投入生產,整機企業的自供應能力進一步加強,產能達到了更高的水平,供應量也有所上升。在葉片產品結構方面,自產葉片的整機企業更多地將產能安排在自用量較大的風電葉片上,因此,葉片的產量與風電機組型號息息相關。由于市場上銷售的風電機組以1.5MW為主,自產葉片的整機企業基本都具有1.5MW或以上的葉片生產能力。隨著對三、四類風區的開發成為熱點,市場對低風速型風電機組的需求增加,一些廠商也有針對性地推出了1.5MW加長葉片產品和重新塑形的低風速葉片產品。另外,一些實力較強的廠商,也在不斷研發更大型的葉片,不但擁有了2.0MW和2.5MW葉片的生產能力,而且針對低風速市場批量生產了相關型號的葉片。除對低風速市場推出有針對性的產品外,擁有葉片制造能力的整機企業正不斷地完善葉片型號,并且整體上朝著更大功率、更輕重量、更耐用品質的方向發展。另外,許多整機企業也正通過在風電場建設葉片工廠,來降低葉片運輸成本和難度。
隨著對市場的不斷拓展和產能繼續得到釋放,更多的整機企業會在滿足自身需求的同時,向其他整機企業出售自己的葉片,這種情況的出現,已趨于競爭白熱化的葉片市場產生更大的震蕩。擁有葉片制造能力的整機企業不再從市場上購買葉片,而是轉變為葉片供應商。這一反一正的角色轉換,勢必使整機企業本身對葉片市場的影響成倍增加。
表1 :國內部分整機企業葉片技術來源和產品使用方式
整機企業
|
技 術 來 源
|
使用方式
|
華銳風電
|
國外引進自主改良
|
自用、外銷
|
金風科技
|
收購協鑫江蘇和協鑫錫林獲得相關技術
|
自用
|
東汽
|
與EUROS、中材合作
|
自用、外銷
|
廣東明陽
|
與Dewind合作,與AEerodyn聯合設計
|
自用、外銷
|
國電聯合動力
|
引進Aerwind技術,與GH聯合設計
|
自用
|
湘電風能
|
引進Aerosyn技術,與東泰合資(曾引進荷蘭CTC公司技術)
|
自用
|
天威集團
|
引進Aerodyn技術
|
自用、外銷
|
三一電氣
|
自主研發
|
自用
|
新譽重工
|
引進EUROS技術
|
自用
|
銀河風電
|
引進EUROS技術
|
自用
|
天地風能
|
自主研發
|
自用
|
長星風電
|
自主研發
|
自用
|
中國南車
|
引進Aerodyn技術,與國防科大聯合設計
|
自用、外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