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風科技近日披露了公司第三季度業績。如業界所預料,雖然三季度該企業總營業收入降幅不大,但凈利潤則猛降。從金風科技的財報上也能看出,目前困擾金風科技和其他風電企業的一大問題在于,與下游公司未簽訂正式合同的大量中標風機訂單是否可以盡快執行。
金風科技今年第三季度和前三季度的營收分別下降了7.89%和13.5%,而凈利潤分別同比下滑了74.9%和60%。
“截至2011年9月30日,公司等待執行的訂單總量為3581兆瓦,包括1.5兆瓦的機組(3360兆瓦)、2.5兆瓦的機組(215兆瓦)及3兆瓦的機組(6兆瓦)等,其中海外執行的訂單也有102兆瓦。除了上述訂單外,還有已經中標但未簽訂正式合同的項目總量為3412兆瓦。其中最多的是1.5兆瓦和2.5兆瓦的機組,分別有2262兆瓦和1147.5兆瓦需要簽訂合同。”金風科技提醒投資者。
記者查閱公司以往財報發現:去年前三季度,金風科技準備執行的合同量為3799兆瓦,與今年前三季度的數字差距不大。但當時,需簽訂正式合同的中標待執行項目只有1531兆瓦,是今年同期的一半不到。也就是說,今年中標但未簽正式合同的訂單積壓量非常高。
國內另一家風機企業高層周先生向《第一財經日報》記者透露,國內大部分的風機制造商與金風科技的情況類似。
風機制造商一般與風電場投資者(下稱“買方”)有兩種合作方式:一是已中標但未簽訂正式的合同(下稱“意向訂單”);二是雙方有正式協議,但風機尚未運到對方的風電場,或者還在生產中。第一種情況是企業現在比較擔心的。
之所以目前有大量“未簽訂正式合同”的風機存在,主要是因為國家能源局已將5萬千瓦以下的小風電場項目審批權收了回去。在此之前,這批風電項目只要地方相關部門簽字即可,這種比較寬松的審批,也促使了當時國內風電項目發展較快。
中標多合同少
光大期貨分析師許勇其對本報表示,銅材現在的價格大約是5.5萬元/噸,而去年同期大約要6.4萬元/噸,今年年初更是瘋漲過7.6萬元/噸。所以,此前有些人擔心原材料價格會進一步上漲,而趕緊招標風電設備也在情理之中。
其次,買方也并沒有預料到國家能源局會在今年收回審批權。以往,買方與風機商盡管未簽正式合同但有中標意向,彼此都預判政府對風電場的審批時間不會拖得很長。但新政來臨之后,對于買方的工程進度和賣方的出貨量都會產生一定影響。
前述周先生就表示,現在不少風電場投資速度都因審批進度的問題而延遲。而且一大批中標項目是難以并網的,因此減緩審批速度也是為了能夠給各地電網公司一定的緩沖時間。
另外,國家也有意要降低風機安裝量。去年,國內的累計裝機容量為4473.33萬千瓦。而按照國家2015年風電累計裝機量1億千瓦的目標,未來五年,我國年均裝機應該在1100萬千瓦左右,比去年應減少41.6%。
一位風機企業管理層向記者指出,現在風機公司還有一系列的問題要解決,如回款壓力就比較大。由于銀行信貸收緊,所以有些客戶不能很快給風機采購款,風機公司的應收賬款也在增加。金風科技也透露,今年前三季度,公司受到宏觀經濟環境的影響,應收賬款余額相比去年年末增加了56%。而華銳風電(601558.SH)今年的年中財報里也寫明:公司二季度末應收賬款為107億元,而年初只有89億元。
目前,風機企業因為前期在研發、生產及改造風機時也有一定投入,所以有些風機公司現在拿到了客戶的應收票據之后,直接背書轉讓給上游供應商。這樣的好處在于,風機企業可以將票據作為一種采購款給供應商,但這也加劇了供應商的資金流轉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