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力發電是新能源發電中技術最成熟、最具規模開發條件和商業化前景的發電方式。大力發展風電,保護我國能源安全和大氣環境成為時下人們關注的熱點。
在今年的“兩會”上,全國政協委員、內蒙古自治區政協副主席、內蒙古大學許柏年教授提出了關于加快風電發展的提案。日前,記者就有關問題采訪了許柏年教授。
記者:能源與環境的可持續發展是經濟發展的關鍵。請您從這兩方面簡單介紹一下當前我國能源的發展狀況。
許柏年:我國經濟發展已進入新一輪重工業化時期,能源、原材料和制造工業增長速度加快導致經濟消耗彈性系數不斷擴大。中國地質科學研究院發布的報告中指出,除煤炭外,我國主要礦產資源都已告急。能源問題引發的中國經濟增長成本將加大,必須高度重視我國的能源安全問題。
而我國能源品種構成中,優質能源比例很低。目前,煤炭消費量已占我國一次能源消費總量的75%以上,近乎世界同類平均值的3倍。每年由此產生的粉塵和二氧化硫的排放量十分驚人。
記者:大力開發風能資源能緩解能源和環境壓力。目前國際、國內風電的發展狀況如何,我國開發風能的條件如何?
許柏年:風力發電近年來在國際、國內得到了長足發展。1996年至2002年世界風電裝機總容量由607萬千瓦增至3204萬千瓦,平均年增長31%,風電電量已達世界總電量的0.4%。據國際能源署預測,2010年風電總裝機5500萬千瓦,2020年1.12億千瓦,其發電量占世界總發電量的1%。我國并網風電場總裝機容量2002年達46.8萬千瓦,風電機組已初步實現國產化,2002年國產機組占當年新增裝機容量的42%,累計市場份額達11%。預計總裝機容量2020年可達約2000萬千瓦,占全國發電總裝機的2%,發電量約占1%。
目前,我國已具有良好的風能開發條件:
風力資源分布廣。據中國氣象科學研究院測算,全國陸地風能資源總儲量約32.26億千瓦,實際可供開發的有2.53億千瓦。如把海上風能估計在內,可達10億千瓦以上。
風力發電符合可持續發展原則。風能作為永不枯竭的能源,大大超過水流能量,也大于固體、液體燃料能量的總和。據專家估計,2020年我國風力發電總裝機容量可達2000萬千瓦,在電力能源結構中占2%,相當于每年減少使用5495萬噸原煤和2748萬噸原油。
風力發電技術比較成熟,可大規模開發。目前,國內企業已能生產600千瓦風電機組的各種關鍵部件,價格比進口機組低得多。在2002年新增容量中,國內企業生產的機組已占42%。風電建設周期短,應急性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