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格爾木小灶火風場建設紀實
京城新能源有限公司是集風電產品技術研發、制造、售后服務以及風電場投資、建設、運營等業務于一體的新能源企業。目前,公司已有數百臺風機并網發電、投入商業運營。從內蒙古到湖北,京城新能源的風機都在供應著綠色電力,但對筆者而言,那最綠的一抹當屬點亮戈壁灘的青海格爾木小灶火風電場。
小灶火風電場位于青海省格爾木西部、柴達木盆地南部邊緣的沙漠地帶,海拔高度3000多米,是國內首座沙漠風電場。京城新能源裝配的33臺1.5兆瓦高原低溫型風機便在這里運行。作為京城新能源的風機調試員,筆者在小灶火風電場度過了去年底和今年初的隆冬時節。
置身于小灶火風電場,眼前是廣袤無垠的沙漠,腳下是松軟的沙粒,身邊是呼嘯的寒風,內心感受到的是寂靜和荒蠻。在這樣的沙漠腹地,生活上的不便可想而知,一些生活用品,日用百貨、食品、蔬菜甚至是水都要到240公里外的格爾木去采購。天寒地凍,運回來的蔬菜往往已經凍壞了,做出來的菜也“別有一番滋味”。
初來乍到,考驗人的還有高原缺氧帶來的身體不適,以及高強度的工作對身體的考驗。因為風機質檢工作是整個調試過程的安全保證,所以,每天都要一到兩次地爬上近70米高的塔筒上去作業。海拔每升高一米,心臟都會更劇烈地跳動,這是身體適應高強度工作的信號。
高處不勝寒,凜冽的寒風能輕而易舉地透過連體羽絨服來鉆入身體。趁著手腳凍僵之前,地面工作人員偶爾會在塔筒外點上柴火取暖,而風機調試員們只能在70米高空的機艙內忍受寒冷。更糟糕的是,地面刮起三四級風,上面機艙的高度就會是五級以上的大風,機艙和塔筒都有明顯的晃動。
通常情況下,風機調試過程不能中斷,所以,從第一臺風機調試開始,我每天的工作時間都很長,也很艱苦。有時候不能回住地就餐,售后服務部人員將午餐和晚餐送到現場,保證現場人員吃上熱乎乎飯菜。
往往結束一天工作后,人們帶著一身的疲憊和寒氣回到升壓站時已經是深夜。也許是寒氣淤積,來到小灶火風電場幾天后,一些人甚至發燒和咳嗽起來,個別病的嚴重不得不去格爾木的醫院就診,病愈回來后又投入緊張的工作。
雖然環境條件惡劣,大家的業余生活卻豐富多彩,閑暇時有人看書、有人玩撲克娛樂、更有人通過互聯網與親友視頻。大家都是遠在他鄉,思鄉之苦在所難免,樂又經常浮現在臉上。這是一群有血性的年輕人,不單精于工作更熱愛生活。每天的工作雖然辛苦疲憊,第二天又是一群生龍活虎的血性漢子奔赴風場了。
當小灶火風場第一臺風機運轉起來時,管理方很高興,我們也信心大增。隨著通電運轉起來的風機不斷增加,總控室也開始控制這些風機,尤其是在天亮以后,氣象條件允許開機時,十幾臺或二十幾臺風機一起運轉,場景也是很壯觀。
風機轉動起來就像沙漠帶來了更多生機,沉寂的沙漠隨著風機的轉動而舞動起來,辛苦而成就的果實著實讓人激動!
2014年伊始,共檢工作基本結束,調試工作也接近尾聲,一些人員也陸續的撤離風場,只剩下京城新能源公司售后服務人員仍在進行后續工作,時值春節將近,除留守人員外,其余人都買了回家的車票,思鄉的情緒日漸濃重起來,即便這樣,大家對工作依然沒有絲毫松懈。
當我完成調試工作離開風場時,這些可愛的追風人還堅守在自己的崗位上。2014年春節后不久就聽到了所有的33臺1.5兆瓦 風機順利通過240H試運行的消息,這標志著京城新能源高原低溫型風電機組產品已經日趨成熟。
風是沙漠的塑造者,是風電人的送財神;風電是點亮高原戈壁灘的希望,更是照亮城市道路的那盞街燈。
(作者為北京京城新能源有限公司質檢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