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可再生能源法》中對可再生能源發電項目的上網電價規定了一個原則,即由國務院價格主管部門根據不同類型可再生能源發電的特點和不同地區的情況,按照有利于促進可再生能源開發利用和經濟合理的原則確定,并根據可再生能源開發利用技術的發展適時調整。
2006年在國家發改委印發的“可再生能源發電價格和費用分攤管理試行辦法”中,進一步明確了風力發電項目上網電價實行政府指導價,電價標準由國務院價格主管部門按照招標形成的價格確定。對此,風能業內人士有些不同的看法,主要擔心在過去風電場特許權招標時,以上網電價最低的投標人為中標人的做法,會使招標價格過低,造成項目虧損,影響風電場的建設。
自2003年開始的風電特許權項目對我國風能發展起到了積極的作用,到2005年為止,已有總裝機容量為1500兆瓦的10個項目完成了招標。他們的平均中標上網電價為0.4894元/度電。根據專家的測算,目前,我國風電上網電價如按年上網電量為等效滿負荷2000小時計算,在0.60元/度電左右時,才能保證風電項目的投資回報率能高于常規發電項目的平均投資回報率。因此,在中國風電產業剛起步階段,為了鼓勵投資者進入風電市場,給與風電高于常規電源平均上網電價是完全必要的,而且這部分高出的電價分攤到電網時不到1厘/度電,也是可以接受的。另外,投資商也應從我國風能長遠發展的角度出發合理提出投標價格,這不但是一種理性的做法,有利于風電產業發展和風電場建設,也有利于投資商的形象。此外,對招標的規則也可以做些補充,以保證投標的公平、有序和合理的進行。
2.要解決好風電并網的問題
大規模風能開發利用時,必須要解決風電機組并網以及風電機組與電網之間的相互影響問題。風電場的選址主要取決于風能資源的優劣,因此,一些風電場都遠離大城市,沒有大的輸電線路通過,如位于吉林通榆附近的風電場離最近220千伏輸電線路都在150公里以上,另外,百萬千瓦級大型風電場的建設更需要有強大的輸電線路才能保證風電被輸送到電負荷中心。建設一個500千伏輸電線路時,平均每100公里的投資需要3.5億元人民幣左右。據初步統計,為了完成2020年總裝機容量3000萬千瓦的目標,需要電網投資約75億元以上。因此,在規劃風電場建設時要同時規劃電網建設,電網公司除了要優先收購風電外,還應承擔電網建設和傳遞電力的義務。
電網建設是一個方面,另一方面,隨著風電場容量的增加,當風電接入電網后對電網的供電質量,如電壓、諧波與閃變、頻率及穩定性等都會產生影響,因此,要制訂風電場的并網標準,并在規劃風電場建設時要對風電機組接入電網后的相互影響問題進行可行性分析,科學地確定風電場可接入電網的容量和為了保證供電質量,風電場應采取的措施。
3.要進一步開展風能資源的調查與評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