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年表現
在過去5 年中,英國海上風電所發電量中的75% 來自于排名前十的風電場。未來幾年,這一狀況會有所改變,目前仍處于建設中的Beatrice、Walney Extension 和Hornsea 1 期項目會取而代之。
其中,Hornsea 1 期項目將是迄今為止全球最大的海上風電場。
此外, 通過分析英國海上風電項目可以看出,容量因數(Capacity Factor) 呈現不斷上升的趨勢。圖3 顯示了在特定風輪直徑下,各種技術類型的容量因數。圖中并不是按照時間順序排列項目,而是列出了過去5 年中的平均值,每個點代表著一個風電場所達到的容量因數。從圖中可以看出,當風電機組的風輪直徑超過120m 后,平均容量因數接近44%(相當于利用小時數3854 小時),而通過在一些目前正處于建設階段的項目中應用新技術,容量因數將接近48%。這反映出英國海上風電技術、管理以及資產績效等方面的提升。
性能趨勢
圖4 呈現的是從開工之初到最后一臺機組實現商業化運行期間的吊裝速度(兆瓦/ 日)。整體來看,它呈上升趨勢。在風電場規模和吊裝速度之間存在明顯的關聯性,項目規模越大,在簽訂合同和雇用安裝船時,就越容易從規模經濟中受益。
表2 則是根據項目裝機規模對平均建設速度進行的分類。值得注意的是位于泰晤士河口的倫敦陣列(Lo
ndon Array)項目,其建設速度達到驚人的0.92 兆瓦/ 日。
投資
2016 年,不少海上風電場的項目股權都發生了改變,因為開發商希望通過出售股權來獲取資金,從而為其他海上風電項目的開發進行再投資。
越來越多的養老基金和企業進入到這一市場,包括涉足施工階段。比如,丹麥養老基金PKA 公司和家族企業樂高集團從東能源手中收購了Burbo Bank Extension 項目(258MW)的50% 股權。
由于全球對基礎設施的投資熱情高漲,基金機構在海上風電市場中所占的股權也在不斷提高。據《金融時報》報道,2016 年,全球基礎設施投資額達到創紀錄的4130 億美元,比上一年增長14%。
海上風電項目的所有權結構也由此處于不斷變化中。更多的能源、基礎設施公司和養老基金機構選擇投資該市場,使得項目股權更加分散。雖然英國海上風電項目的多數資產仍然被大型開發商所擁有,但已經不再被六大企業獨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