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體呈現出生產側強、消費側弱,傳統能源統計強、可再生能源生產和消費統計弱的結構性問題。這是目前中國能源統計體系存在的問題。
事實上,能源的統計數據所包含的內容很多。一般來說,電、油、氣的統計都比較完整和可靠。但是煤炭生產企業多,可以通過各種運輸途徑和渠道獲得煤炭,生產量和消費量的統計很難有一準確可信的匯總和收集,煤炭的消費和生產統計與實際情況有很大的誤差。
能源統計的不準確會影響中國在低碳道路上所采取的各種措施和投資。“目前的當務之急要充分利用最近的第三次全國企業普查,摸清各種經濟數據,包括能源統計數據,扎實地把中國的統計基礎牢固地建立起來,使中國的能源統計數據為政策制訂、經濟生產發展、市場指引以及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等方面做出積極的貢獻,”煤炭信息研究院研究員王慶一認為,“未來的能源統計應重點加強能源消費統計和可再生能源的統計,對能源統計制度的完善必須以滿足加強能源生產、消費形勢監測、研究,支撐能源管理工作為目標。”
統一體系
1982年,中國便設立專門的能源統計機構,隨后建立起了國家能源統計制度。近年來加強了能源效率和環境指標調查統計,推進統計現代化,實施統一聯網直報制度,提高了統計數據質量。但與現時的各種需要和國際同行比較,中國仍亟需對能源統計系統進行改革。
首當其沖的就是中央和地方的核算體系。“由于中國市、地、縣統計的能源數據比省一級統計的數據要高很多,而各個省統計的能源消費和生產總和也要比全國統計的能源消費和生產數據高許多,這種自下而上的統計系統誤差很大,尤其是煤炭的統計數據。”王慶一說。
比如,在2005年的煤炭統計中,2000年的煤炭消費在12.45億噸標煤的基礎上增加了7463萬噸。而在2014年的統計中,2000年的煤炭消費實物量又增加了9091萬噸。相較于2002年的統計數值14.45億噸標煤,2000年的煤耗實物量相差了1.6554億噸。
此外,在2000年國家和地方統計之和中,煤炭消費量有4.1%的誤差。2012年這種誤差達到24%,相差8.5億噸。因此,將全國和各省市的統計系統都納入統一的核算體系,以統一能源統計和計量口徑尤為重要。
自然資源保護協會能源高級顧問楊富強認為,目前中國能源平衡表、分行業分品種的能源消費數據都是基于國民經濟行業分類進行的統計,有些統計口徑與能源領域通用口徑不一致,容易造成誤解。例如,中國交通業的能源消費與能源領域通用的交通運輸用能的口徑存在巨大差異。
因此,“中國煤炭消費總量控制方案和政策研究”項目組建議,能源統計的有關部門應根據能源統計數據,公布歷年的國民經濟行業分類口徑的能源消費與能源通用口徑之間的對照關系。其中,中國能源平衡表中,終端能源消費應扣除能源工業用能,將其單列。
而交通運輸應從交通運輸倉儲和郵政業中分出單列,并按各種運輸方式調查統計。同時,平衡表中行業能源消費量應按產業活動分類統計,并開展民用煤專項調查統計。
此外,能源統計指標體系也需要細化改進。由于中國落實能源統計功能的指標缺失,指標設計粗疏,缺乏分析和預測,對應的經濟和社會指標統計差額過大,導致能源統計時出現各種問題。以煤炭生產統計為例,中國目前只有產量記錄,而美國則包括煤炭可采儲量、礦井和露天開采產量、煤礦數、煤炭工業職工數、礦井和露天礦勞動生產率、平均出礦價以及礦工平均小時工資等。
建立數據庫
在《能源發展戰略行動計劃 (2014~2020年)》報告中,其中一項戰略任務是拓展能源領域國際合作,深化國際能源雙邊多邊合作,建立區域性能源交易市場,積極參與全球能源治理。今年以來,中國在國際能源交流方面進步明顯,但在數據公開和國際標準規范方面還有不完善的地方。
于是,項目組建議,中國應建立多功能國家能源數據庫。目前國際上所說的能源數據庫是指具有現代信息處理功能的能源統計分析系統。它的功能包括了能源經濟、技術信息、能源供需狀況及預測、能源政策和規劃分析、能源效率和效益分析、能源環境數據和環境影響評價、能源指標國際比較等眾多方面。應建立國家電子能源信息系統和能源數據庫,為政府機構、企業、公眾和國際組織提供信息服務。
此外,中國能源統計數據的公布頻度不夠,在統計數據發布方面多做一些工作。在完成統計數據后,為快速參與到全球能源改革中,應提高數據發布的頻度,及時結合國際能源狀況,從宏觀的角度調整和改善中國的能源結構體系。中國現行的能源統計分類體系與國民經濟核算體系相適應,完全可以按照國際組織的分類方法(按用途分)進行重新分解和組合。
要推行聯網直報。2011年,全國聯網直報系統啟用,目前正在26個省份規模以上企業試點,應逐步擴大覆蓋范圍,將規模以下工業企業、交通運輸、建筑等納入聯網直報系統。
中國工程院原副院長杜祥琬院士說:“中國沒有粗放發展的資本,也沒有粗放發展的理由。中國的現代化應該是在守護環境底線的基礎上進行精心設計地發展。而如何嚴密的規劃,則需要嚴格準確的統計數據來指導。”
差距
中國國家統計局的能源統計司人員約30人左右,負責能源和環保部門的統計工作。中國垂直化的多級統計機構的總人數并不少,但效率低,應使多層次機構的框架扁平化,將冗余人員充實到需要的地方。而發達國家高度重視能源統計工作。美國能源部能源信息署,是世界規模最大的能源統計信息機構,功能完善,裝備先進,有625名工作人員,2013年經費達1.056億美元。國際能源署能源統計機構有190名來自成員國的能源和統計專家,有14種能源統計出版物和IEA/OECD能源數據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