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2 2011 年重點區域風電發電情況
(二)總體消納情況
2011 年,“三北”地區部分省區風電消納情況不佳,棄風情況比較嚴重。“三北”地區風電場2011年平均利用小時數1907小時,同比降低266小時;棄風電量達123億千瓦時,棄風率約16%,棄風電量對應電費損失約66億元,折合火電(標)煤耗384萬噸,折合CO2減排量760萬噸;東北、華北、西北地區棄風率均超過13%;甘肅和蒙東地區棄風率超過25%(見附表3)。
二、工作評價
為適應新能源電力發展的新形勢,促進新能源電力產業持續健康發展,電網企業、發電企業針對風電并網消納工作開展了大量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
(一)電網企業
一是大力開展風電輸電規劃和送出工程前期工作,加快建設風電接入和送出工程。國家電網公司組織開展風電出力特性、風電消納能力研究,完成8個千萬千瓦級風電基地輸電規劃,積極推進大型風電基地送出工程和相應跨區跨省工程前期工作。截至2011 年底,國家電網公司風電并網工程累計投資440 億元,建成35~750 千伏風電并網線路2.4 萬公里,送出匯集變電站(開關站)25座,變電容量3770 萬千伏安。
二是重視并網運行管理,促進風電安全可靠并網。面對風電大規模并網帶來的技術挑戰,積極開展風電并網標準體系建設工作,細化并網和運行等各環節管理。針對風電場運行中出現的實際問題,各地電網企業積極推動風電場按照國家能源局和國家電監會出臺的有關風電場安全的整改要求開展工作。
三是加強調度運行工作,爭取多接納風電電量。風電發展重點區域電網企業全部完成風電運行監控系統建設,實現了所有風電場調度運行實時信息的在線監視。大力推進風電功率預測系統建設,調度端風電功率預測已基本實現全覆蓋。統籌考慮風電的季節性特點,將風電納入統一的校核和平衡;根據風電功率預測情況及負荷情況,優化電網運行方式,發揮系統調峰能力,充分利用接納空間安排風電發電。
四是大力開展技術創新及試點工作,促進風電與電力系統協調發展。實現風電與常規電源協調優化調度、風電場集群控制、風光儲輸綜合利用等多項技術創新。2011 年底,國家風光儲輸示范工程在張北建成投運,首創風光儲輸聯合運行模式,實現風電發電平滑輸出、計劃跟蹤、削峰填谷和調峰等控制目標。開展風電供暖示范項目研究和建設,利用棄風時段風電電力為城鎮供熱。探索直接將風、光電接入微網系統,提高新能源比例。
(二)發電企業
一是積極與電網企業銜接,加強風電并網消納。在風電項目前期工作階段,主動與電網企業進行銜接,協助研究提出切實可行的發電項目送出和消納方案。協助電網企業按照電網發展規劃和風電發展規劃的要求,認真做好發電項目送出線路、網架結構和落點等方面的相關準備工作,協助做好接入電網工程的可行性研究,確保發電項目及時并網運行,共同推動風電建設的協調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