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期來看,風電等清潔能源與傳統能源在同一個平臺上競爭是必然趨勢,也是風電從替代能源走向主力能源必須要經歷的過程。而同臺競爭的基礎,就是價格。
伴隨著北京國際風能大會的舉行,下調風電價格的消息成為論壇現場參與量最大的討論議題,也為風電剛剛回暖的復蘇之路增添了一層不確定性。贊成者認為,下調風電價格,使其與傳統能源同價競爭是必然趨勢。反對者認為,我國目前風電上網電量占總電量比例偏低、企業虧損面較大,棄風限電現象還沒有得到根本解決,這樣的行業現狀沒有能力消化下調的電價。
那么,2014年以來,我國風電并網消納交出了一份怎樣的“成績單”?盡管裝機容量增速仍較高和棄風率繼續大幅下滑,但由于今年來風不如去年,平均利用小時數出現比較明顯的下滑。來自中電聯的最新統計顯示,1—9月份,全國風電設備平均利用小時1340小時,同比下降182小時。這也導致在風電裝機容量大幅提升的同時,上網電量增長有限。
業內專家指出,眼下風電市場的回暖跡象明顯受到了此前釋放的風電調價信號的影響。這項長期來看能夠抑制風電行業盲目發展的政策,在短期內卻促成了風電行業的裝機熱潮。“現在所有企業都想趕在明年6月30日之前增加裝機量,直接導致風機等產品銷量大增。”北京國際風能大會上,調價也是前來洽談買賣的風電制造商口中出現最多的詞。
事實上,未來要作出調整的不只是風電上網電價,或許還將包括政府對風電行業的補貼。目前,各行業的“十三五”規劃正在緊鑼密鼓地制定中。可以預見的是,未來國家對風電行業的扶持力度不會像起步初期那樣大了。我們都了解,歐洲的風電同行們已經經歷了這個先甜后苦的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