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以培育戰略性新興產業為方向,以發展海洋優勢產業集群為重點,強化園區、基地和企業載體功能,加快發展海洋第一產業,優化發展海洋第二產業,大力發展海洋第三產業,促進三次產業在更高水平上協同發展。
重在提高現代海洋漁業綜合效益
現代水產養殖業:(1)以榮成、長島、蓬萊、萊州、膠南等海域為主體,建設總體規模300萬畝以上的淺海優勢海產品養殖基地。(2)以東營、濰坊、濱州等沿海地區為重點,建設200萬畝標準化池塘生態健康養殖基地。(3)以萊州、文登、榮成、無棣、日照東港區、昌邑、壽光等沿海地區為重點,建設一批優質海水魚工廠化養殖基地和現代漁業示范區。
漁業增殖業:重點在萊州灣東部、廟島群島、崆峒列島、榮成、嶗山、即墨近海、海州灣北部等海域建設打造國家級全國重要的海洋牧場示范區。
現代遠洋漁業:重點培育榮成、壽光、蓬萊、黃島等遠洋漁業基地,把中國煙臺金槍魚交易中心打造成為國際性金槍魚產品集散地,建設一批海外綜合性遠洋漁業基地,提高參與國際漁業資源分配能力。到2015年,遠洋漁業年產量、遠洋漁船數量分別提高到40萬噸和600艘左右;到2020年,分別達到50萬噸和650艘左右。
濱海特色農業:在濱海地區因地制宜發展設施蔬菜、優質果品、特色作物等高效農業,推進無公害農產品、綠色食品、有機食品認證,培育名牌產品,建設沿海農業休閑觀光走廊。
打造海洋優勢產業集群
海洋生物產業。重點發展海洋藥物、海洋功能性食品和化妝品、海洋生物新材料、海水養殖優質種苗等系列產品,把煙臺、威海、日照、濰坊建設成為國內一流的海洋生物科技與產業基地,把青島打造成為國際一流的海洋生物研發和產業中心。
海洋裝備制造業。把東營、濰坊、威海、日照、濱州打造成特色鮮明的專業性現代海洋裝備及配套制造業基地,把青島、煙臺打造成具有國際競爭力的綜合性海洋裝備制造業基地。
海洋能源礦產業。以青島為中心,適時建設海洋藻類生物能源和非糧燃料乙醇項目。實施黃渤海油氣、龍口煤田、萊州金礦、萊州灣鹵水等開發工程,規劃建設國家重要的海洋油氣、礦產開發和加工基地。
海洋工程建筑業。把青島、日照、煙臺等建設成為全國重要的海洋工程建筑業基地,培育形成新的產業增長點。
現代海洋化工產業。加快建設青島、煙臺、濰坊、威海等海洋新材料產業基地。
海洋水產品精深加工業。在煙臺、威海、青島、日照、濰坊等地建設一批水產品精深加工基地,加快建設榮成、城陽、芝罘等一批全國重要的冷鏈物流基地,提高出口產品附加值,使其成為全國重要的水產品價格形成中心、水產品物流中心和國際重要的水產品加工貿易基地。
提升海洋第三產業的引領和服務
海洋運輸物流業。重點建設青島、日照、煙臺、威海四大臨港物流中心,積極推進東營、濰坊、濱州、萊州等臨港物流園區建設,打造以青島為龍頭的東北亞國際物流中心。
海洋文化旅游業。突出海洋特色,推動文化、體育與旅游融合發展,建設全國重要的海洋文化和體育產業基地,打造國際知名的濱海旅游目的地。其中,文化產業全力打造一批海洋文藝精品,建設一批有影響力和帶動力的海洋文化產業園;體育產業加快建設綜合性海洋體育中心和海上運動產業基地;旅游產業建設長島休閑度假島和榮成好運角旅游度假區,把青島、煙臺、威海等打造成為國內外知名的濱海休閑度假目的地等,致力于做大做強山東藍色旅游品牌。
此外,加強與國內外金融機構的業務協作和股權合作,著力發展涉海金融服務業;大力發展軟件信息、創意設計、中介服務等涉海商務服務業,為半島藍色經濟區提供有力支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