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電機組的用戶積累了多年的運行經驗,認識到采購最低價的設備不能保證質量,頻繁的故障停機損失發電量,減少收入。開發商開始重視以風電機組運行壽命期發電成本最低選擇機組,設備價格逐漸回升,但是尚未達到使制造商獲得合理效益的程度。
風電機組制造商的業務正在向多元化發展,除了設備制造外還延伸到風電場投資和運行維護市場,提升企業的整體效益。從2007年起風電機組制造商開拓國際市場,促進了企業管理水平和產品質量的提高,釋放產能,增加盈利,形成國際化的企業。2010年以后出口迅速增長,2013當年發運的機組容量約70萬千瓦(0.7GW),累計約140萬千瓦(1.4GW)(圖6),出口到美國、澳大利亞和埃塞俄比亞等19個國家。

圖6 2007-2013中國風電機組出口-已發運設備容量
(單位:MW,1MW=1000千瓦)
風電場開發
中國的風電場開發商以國有發電或能源集團為主,燃煤發電是最重要的業務,為了改善電源結構,都積極開發風電等清潔可再生能源發電項目,參加風電特許權項目和風電基地建設的投資,特別是2009年實行按風能資源分區域的風電上網標桿電價(固定電價)以后,風電場項目的效益更加明確,裝機容量迅猛增長。
然而電網建設的規劃和建設滯后于風電場的建設,吊裝容量和并網容量的統計數據顯示,在2009年底有800萬千瓦(8GW)完成吊裝的機組未能與電網聯接,以后每年等待并網的容量仍在1300萬千瓦(13GW)至1400萬千瓦(14GW)(圖7),需要加快電網規劃、核準及建設進度。

圖7 2003-2013 累計-吊裝容量和并網裝機容量 (單位:GW,1GW=100萬千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