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2003年到2013年這十年,中國風電產業經歷了爆發式高速發展,又跌落低谷再轉入復蘇的曲折過程,從2003年底風電裝機只有50萬千瓦(0.5GW)發展到2013年并網容量7700萬千瓦(77GW),吊裝容量超過9000萬千瓦(90GW)(圖1),由世界排名第十上升為世界第一的風電大國,也建立了規模最大的風電產業。風電設備制造商和風電場開發商從粗放式數量擴張,向提高質量降低全壽命周期風電成本的方向轉變,步入穩定持續健康成長的階段。

圖1 2003-2013累計-吊裝容量(單位:GW,1GW=100萬千瓦)
風電設備制造業的成長
本世紀之初中國的風電場主要依賴進口的風電機組,由于價格昂貴難以大規模發展。2003年政府決定實行風電特許權招標政策,項目規模至少10萬千瓦(100MW),使用的機組部件本地化率不低于50%,通過上網電價的招標競爭選擇開發商。目的是要建立一定規模的風電市場,培育本國風電設備的制造能力,降低占風電項目投資70%的風電機組價格,最終使上網電價降下來,有利于更大規模的發展。
此后幾年中國風電每年新增和累計裝機容量的增長速度均超過100%,2009年當年新增約1400萬千瓦(14GW),累計約2600萬千瓦(26GW),風電機組供不應求,銷售利潤較高,吸引大量機電制造企業進入風電領域,主要通過歐洲的制造商以許可證生產,或與工程咨詢公司聯合設計等方式引進技術,迅速生產出產品滿足市場需求。大批量生產使機組成本明顯下降,達到了培育本國制造能力的目的。中國內資風電機組制造商的累計市場份額從2003年的11%增長到2013年的88%(圖2),累計吊裝容量從2003年的6萬千瓦(0.06GW)增長到2013年的8010萬千瓦(80.1GW)(圖3)。

圖2 2003-2013 內資風電機組制造商新增和累計吊裝容量市場份額(%)

圖3 2003-2013 內資風電機組制造商新增和累計吊裝容量
(單位:MW,1MW=1000千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