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2日,山東省文登市南海新區現代風電科技項目正在進行廠房施工。正在建設的文登市現代風電科技項目,位于山東半島藍色經濟區核心區域的文登南海新區,是由韓國現代重工與大唐山東新能源聯合投資5億美元建設,主要生產2.0兆瓦以上風電機組和5.0兆瓦以上海上風電機組。新華社/圖
1月4日,《山東半島藍色經濟區發展規劃》(以下簡稱“藍區”)經國務院正式批復,成為我國第一個以海洋經濟為主題的區域發展戰略。其中提到著力構建安全清潔的能源保障體系,首當其沖就是要有序開發風能資源。
記者從去年12月9日在北京召開的《山東省千萬千瓦級海上風電基地規劃報告》(以下簡稱“山東海上風電規劃”)審查會議上獲悉,山東省千萬千瓦級海上風電基地,已經成為繼新疆哈密、甘肅酒泉、河北、吉林、江蘇沿海、蒙東、蒙西等七個千萬千瓦級風電基地之后,納入到國家規劃建設的第八大千萬千瓦級風電基地。
當時參加審查的國家能源局、國家海洋局、國家電網公司、水電水利規劃設計總院等單位及特邀專家一致認為,“山東海上風電規劃”是目前國家已審查的海上風電規劃中條件最為落實、最具指導性和可操作性的規劃。
齊魯風勁 12個項目開建在即
新年伊始,山東即有12個風電項目獲得省發改委核準,華能、國電、大唐、華潤等電力巨頭均在其列。這預示著新的一年,能源消耗大省山東在風電場的擴張,將演繹風馳電掣般的速度。
“今年確保核準20個風電項目,到‘十二五’末,要利用5年時間核準200萬千瓦風電容量。”僅去年就核準了13個風電項目的大唐山東發電有限公司,在上個月公司成立兩周年之際,提出了新的沖擊目標。
致力于風電擴張的華潤電力也表示,在新的一年,預計投資64億元新增80萬千瓦的風電裝機容量,山東、廣東、福建等地將是開發的重點區域。華潤電力(風能)開發有限公司這次在山東就新核準了4個風電項目,分別分布在威海、五蓮、莒縣、和海陽。
這正是山東的期望。捉住機遇,加快開發和利用新能源,是山東調整能源結構的著力點。在“藍區”規劃中,風能資源被列為七大新能源開發的首位,“有序開發風能資源,重點建設沿海7市大型陸地風電基地和魯北、萊州灣、渤中、長島、山東半島北、山東半島南6個海上百萬千瓦級風電基地”。
根據“山東海上風電規劃”,山東省千萬千瓦級海上風電基地規劃總裝機容量1255萬千瓦。“藍區”規劃指出,到2015年,陸地裝機容量達到715萬千瓦,海上風電裝機達到285萬千瓦;到2020年,海上風電裝機達到1000萬千瓦。
海上風機 未來將獲高速增長
16日有消息稱,有關部門正在研究制定大型風電企業和大風機研發制造的扶持政策,該政策涉及財政投入、稅收優惠和金融扶持等幾個方面,并有望在今年“兩會”后出臺。據科技部官員透露,“十二五”期間我國將重點扶持3—5兆瓦陸上以及5—10兆瓦海上風機的研發制造。
接近國家部委的消息人士透露,包括風電行業在內的新能源產業政策正在制定當中,該政策主張扶持大型風機的研發和制造,將有利于進一步加強行業領先企業的優勢和提高行業的集中度。在“十二五”期間,我國8個千萬千瓦級風電基地中的甘肅酒泉、河北、吉林、蒙東、蒙西將基本建成。
今年,我國將開工建設酒泉二期500萬千瓦、新疆哈密200萬千瓦、內蒙古開魯200萬千瓦、吉林通榆150萬千瓦風電項目;啟動江蘇新的100萬千瓦海上風電項目,推動河北、山東、浙江、福建等地海上風電發展,抓緊建設上海東海大橋海上風電項目二期工程。這意味著,我國風電開發已經逐漸由陸上風電向海陸風電雙重發展,且國家的風電扶持政策今后將向大生產商傾斜。“目前陸上風力資源比較豐富的地區大多已經建設了風電場,或者有了比較清晰的建設規劃,所以未來幾年陸上風電場所青睞的1.5兆瓦左右的風機,其市場需求增速將放緩。”中投顧問高級研究員李勝茂指出,“而海上風電場的建設正在興起,大型海上專用風機必然會越來越受到項目方的歡迎。”
裝機規劃 整體或將超預期
海上風電試點區域擴大將增加風電設備需求增量,風電裝機規劃存在整體超預期的可能。中國風能協會的專家預計,今后一段時間內,我國每年的風電裝機規模要突破3000萬千瓦,海上風電則每年會突破400萬到500萬千瓦。
一邊是計劃似乎永遠趕不上變化的風力發電電源建設,一邊是穩健前行的電網建設,業內人士表示,這兩者之間的協調必須加強。否則,大量的風電將遭遇“有網不能上”或“無路可走”的尷尬。
電監會2月11日發布的《風電、光伏發電情況監管報告》顯示,由于風電項目前期工作流程相對簡單,核準進度快,建設周期相對較短,而電網接入系統在項目審查、方案確定及工程建設方面相對復雜,致使接入系統工程與風電場建設難以同步完成。
例如,內蒙古蒙電華能熱電公司烏力吉木仁風場一期、額爾格圖風場一期、白云風場一期預計2010年底投產,但是由于其接入系統至今未取得審查意見,風電無法按時送出。內蒙古地區風電資源需通過西電東送通道送往京津唐地區,但現有兩條通道容量有限,只能解決少量風電的送出,內蒙古送出第三條通道2006 年就已經開始規劃,但至今仍未開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