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天,一座高出海平面100米的海上測風塔,正在象山石浦檀頭山島以東海域緊張施工建設中。根據計劃,這座海上測風塔作為全省首個大型海上風電場項目的先導工程,將于本月建成并投入使用。
象山三面環海,風能資源較為豐富。根據有關規劃和測風資料,象山風能資源主要分布在東南沿海一帶的海島、海岸線、近海海域,初步規劃具備開發利用價值的風能儲量為192萬千瓦,其中陸域7萬千瓦,海上185萬千瓦。去年年底,象山縣與國電電力公司正式簽署海上風電場前期合作協議,共同推進風力發電項目。
根據協議,有望于今年年底動工的象山海上風力發電項目,選址在檀頭山島東北側海域,風場東西長4公里至7公里,南北寬約12公里,區域總面積約60平方公里,總裝機容量為150兆瓦。海上風場中心點距離檀頭山島約11公里。
據專家介紹,總裝機容量比上海東海大橋海上風電項目高出50兆瓦的象山海上風電場,建成后按照全年可利用小時數2500小時計算,預計每年發電量可達3.75億千瓦時,所發電能將通過海底電纜輸送回陸地,可供寧波30多萬戶居民使用一年。更重要的是,與相同裝機容量的火電廠相比,每年可節約標準煤12.375萬噸,每年減排二氧化碳31.5萬噸,節水108萬噸。
據悉,這座總投資近1000萬元的海上測風塔,主要功能是檢測、收集不同季節的風能氣象資料,為海上風電場選址、裝機編組及投資效益分析提供科學依據。如果測風塔收集的數據符合風力發電條件,象山海上風電場項目有望在今年年底進入正式開發階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