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洋山港東海大橋東側的100兆瓦海上風電場已經逐步開始上網調試,預計今年上半年內,34臺機組(每臺3兆瓦)全部可以實現發電上網。
市發改委副主任周亞表示,目前陸上風電的平均造價在每千瓦6000元到8000元,而海上風電是它的1.5倍到2倍,也就是說每千瓦要2萬元,這樣的造價無疑帶動了電價成本的增高。但東海風電項目建成以后,每年可以發電2.5億度以上,這對上海的節能減排來說意義重大。為了支持海上風電的發展,上海將推出多項政策支持,也需要投資者承擔一定的社會責任。而隨著規模的擴大,海上風電成本自然會逐步降低。
目前上海正在醞釀開展洋山港海上風電項目第二期的擴建工程,裝機容量在15萬千瓦左右,位于東海大橋的西側。這也是目前國內所啟動的第二個海上風電項目,下一步要按照程序進行詳細的論證和方案設計。到今年年底,上海整個風電裝機可以達到20萬千瓦,包括崇明、長興島以及奉賢、南匯等灘涂和岸上的小規模風電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