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6日,裝機容量為10萬千瓦的陽山雷公巖風電場以及5萬千瓦的陽山大東山風電場項目先后舉行了隆重的剪彩奠基儀式。這是陽山在新能源項目招商上引進的總投資達130億元以上的33個項目中最早啟動施工建設的2個項目。這2個項目的開工建設是陽山縣落實“北康”行動計劃、促進縣域經濟發展和精準扶貧精準脫貧方略的創新探索和重要舉措。
陽山縣委書記李欣表示,陽山認真貫徹落實“北康”行動計劃,把產業發展和精準扶貧結合起來,立足豐富的生態資源優勢,大力發展清潔能源產業,全力加快山區脫貧奔康步伐。
歷時3年引進33個新能源項目總投資130億元以上
當天舉行剪彩奠基儀式的兩個風電場項目,其中的雷公巖風電場項目規劃為安裝50臺單機容量為2000千瓦的風力發電機,總投資約9.12億元,年發電量為2億多度電,年發電小時為2000小時,建設期為1年,年產值約1.3億元,預計年創稅收約2000多萬元。大東山風電場項目預計總投資為4.5億元,總裝機容量為5萬千瓦。
據了解,2010年陽山獲得“國家綠色能源示范縣”榮譽稱號,成為清遠首批獲此殊榮的縣(市、區),以此為契機,陽山適時提出了“三基地一名城”(珠港澳綠色農產品供應基地、廣東綠色能源示范基地、珠港澳綠色生態旅游基地和粵北山水宜居名城)發展戰略,其中,將打造廣東綠色能源示范基地擺在了重要位置。
2012年4月,陽山召開廣東綠色能源論壇,匯集了國內的專家學者共同把脈綠色能源產業發展,吹響了廣東綠色能源新一輪發展號角。此后,陽山組織了100多批次隊伍,以在珠三角成立的新能源公司為重點,結合自身新能源發展實際,開展了長達3年多的招商活動。通過走出去,最終陽山引進了9家新能源企業,共33個項目,總投資達130億元以上。
陽山的綠色資源豐富,可開發的綠色能源主要有風能、水能、生物質能(發電及沼氣利用)、太陽能及地熱能。“十三五”時期,陽山規劃建設“百萬千瓦綠色能源基地”,包括風電項目裝機65萬千瓦,規劃建設的項目均已列入《廣東省陸上風電場建設規劃》的開發項目,光伏發電項目裝機32萬千瓦,已列入《陽山縣光伏扶貧實施方案》的開發項目,生物質發電項目裝機3萬千瓦,已列入《清遠市生物質發電項目產業規劃》的開發項目。
省委農辦副主任劉洪盛在剪彩奠基儀式上指出,發展新能源對于增強陽山科技創新能力,加快陽山新興產業發展、搶占未來發展制高點意義重大。風電場項目的施工建設,也將推動陽山縣新能源產業加快發展,為陽山的產業經濟轉型升級注入強大力量。
陽山縣委副書記、縣長廖敬華表示,陽山將以最好的服務、最優的環境,對新能源項目給予大力支持和保駕護航,希望電力企業在以高標準、高質量建設同時,促進當地產業發展,企業與地方一起實現雙贏。
打造百萬千瓦綠色能源基地年產值逾15億元以上
大力發展綠色能源,不僅可以緩解能源瓶頸,同時也是促進經濟發展、改善生態環境的重要選擇。根據自身實際,陽山堅持近期與遠期相結合、當前與長遠相結合的原則,著眼經濟社會永續發展,牢固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將扶貧開發與保護生態環境、推進綠色發展緊密結合,在守護好綠水青山同時努力探索生態脫貧路子,讓貧困人口在綠色發展中得到更多實惠。這其中,大力推進新能源開發無疑是其中的一條最佳選擇。
在雷公巖風電場剪裁奠基儀式現場,羅漢村支書韋木弟代表村民表示將全力支持風電項目建設。他說:“新能源項目建設是好事,他將通過修路帶動我們村的基礎設施建設,未來,我們村可以此暢通村里的農特產品銷售,帶領村民奔康致富。”
目前,陽山全縣規劃的光伏發電項目共有18個,裝機82萬千瓦,其中地面光伏發電項目17個80萬千瓦,分布式屋頂光伏發電項目若干個共2萬千瓦,其中2000千瓦已建成并網發電。為結合新時期精準扶貧工作,目前陽山已取得國務院扶貧辦同意將其納入國家光伏扶貧實施范圍,“十三五”期間計劃建設4個光伏發電項目,裝機為32萬千瓦,另外建設分布式光伏扶貧發電項目若干個共2萬千瓦。
陽山將光伏扶貧作為資產收益扶貧的新模式,通過以土地作價、整合扶貧基金等方式籌措資金,通過入股光伏發電項目將所得收益折股量化給貧困村和貧困戶。此外,還鼓勵有條件的貧困戶利用自家屋頂及院落建設光伏發電,并大力推進小水電扶貧,實施入股分紅扶貧。
據了解,一旦陽山全心打造的“百萬千瓦綠色能源基地”建成后,可實現增加年發電量約20億千瓦時,年產值達15億元以上,年稅收1.5億元以上。而在精準項目扶貧方面,新能源產業可幫助實現解決55條相對貧困村村集體年收入10萬元以上,實現相對貧困戶人均每年可支配收入增加4000元以上,并帶動大量的就業和第三產業發展,促進陽山的經濟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