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看沿海灘涂上那上百座的‘大風車’,我們現在用的電有很多都是從那來的!”南通如東縣洋口居民老繆這樣告訴記者。記者日前隨省電力公司赴南通、鹽城等地采訪沿海電網建設時了解到,如今江蘇已投產和在建的灘涂風電場有7座,已完成前期研究工作的有6座,預計2010年全省灘涂風電總裝機容量達181萬千瓦,“海上三峽”已初具規模。僅今年上半年,東臺沿海的國華風電一期134臺風機已發電11851萬度,銷售4840萬元。而如東沿海亞洲最大的風電場200多臺80米高的大型風電機組上半年并網發電量已經達到9億千瓦時。
據記者了解,江蘇是國家確定的七個風電產業發展基地之一,電力并網是江蘇沿海風電開發中獨具的優勢。風電具有隨機性和間歇性,規模化建設后對當地乃至區域電網的安全運行和外送等都有很高的要求。目前國家已在南通、連云港、鹽城等地的沿海一線部署了國電龍源等多家公司近百萬千瓦風電場。截至去年底,南通市已建、核準和同意開展前期工作的風電項目有8個,裝機容量99.2萬千瓦,其中已并網4個。而鹽城市規劃,到2012年將在沿海灘涂建成80萬千瓦的大型風電場。
鹽城供電公司有關負責人告訴記者,現在風電已經“飛入百姓家”,像東臺沿海的國華風電一期134臺風機目前已經全部正常運行,1-6月份已發電11851萬度,銷售4840萬元。而記者在南通市如東沿海看到,200多臺80米高的大型風電機組從西向東沿著灘涂一字排開,這些風電通過一條連接電網的線路輸往電力用戶。到今年6月30日,該縣并網發電量已經達到9億千瓦時,據悉,近幾年來,3個國家特許權風電項目落戶如東,總裝機容量44.5萬千瓦。這3個風電項目構成了規模居亞洲第一的風電場,風機可利用率98.08%,發揮了節煤、節水、減排二氧化碳和二氧化硫的巨大功能。而今年如東在建的“海上三峽”風力發電項目投資將達到27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