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落在安寧河谷的涼山(微博)風電場。
昔日紅軍作戰地,建起中國首個山谷風力發電場、四川首座風力發電場
紅軍長征過涼山80周年特別報道
5月18日,“紅軍長征過涼山80周年”采訪團抵達安寧河畔的德昌縣,這里新農村綜合體已拔地而起,風力發電也實現全省“零”的突破。80年前,中國工農紅軍第一方面軍(中央紅軍)長征取道于此,繞過蔣介石的重點布防,移師北上。
憶崢嶸歲月 敵“堅壁清野”難擋紅軍
1935年5月上旬,紅一方面軍抵達會理,繼續移師北上,先頭部隊于5月14日(農歷四月初十)晚進入德昌境。
是時,蔣介石防堵重點在川南宜賓(微博)至瀘州(微博)一段長江沿岸,未料到紅軍會舍近求遠,轉向金沙江中游。這一角正是他兵力最弱之處,當蔣最后明白紅軍意圖時,已不及調遣增援部隊,只好電令劉文輝駐寧部隊布防堵截,據守待援。
駐寧屬的24軍部隊為川康邊防軍(繼改138師),司令劉元璋,統轄5個旅12個團,有兵力1.3萬余人。劉接電即采用一字長蛇陣,將兵力集中于會理、德昌、西昌一線,以圖在西(昌)會(理)道上遲滯紅軍。同時,動員了地方武裝民團、土司頭人實行“堅壁清野”。
5月14日至16日,紅軍一路擊潰24軍和地方民團的布防堵截之后,進逼德昌城。
駐守德昌部隊為劉元璋部第16旅,共一個團又一個營的兵力。旅長許劍霜懾于紅軍聲威,不戰而退,紅軍過德昌也就“洋洋而來,如入無人之境”。紅軍過境,歷時七晝夜,所到之處,遵紀愛民,秋毫無犯。德昌境內數十名各族青年參加紅軍,隨隊北上。
看城鄉巨變 農民的洋房生活不輸城市
“住上小別墅、小洋房,真是想不到。”5月18日,德昌縣小高鎮安寧村村民崔光全接受采訪時感嘆,他家祖祖輩輩生活在安寧河邊的瓦房里,沒想到50多歲迎來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2012年,安寧村啟動新農村建設,農戶拆院并院,實行統一集中居住,房屋通過統一規劃和建設。崔光全兩層的小洋房里,一樓的客廳貼了瓷磚,擺放著垃圾桶,“以前不講究,不用垃圾桶,現在生活習慣變了,家里還有50M光纖,在自家的地里種種水果,一年收入幾萬元,生活不比城里差。”搬進新房兩年多的崔光全十分滿意。
縣委書記王順云說,安寧村340多居民已搬進新房,2012年以來,全縣新村建設總投入9.76億元,建成新村聚居區(點)110個。
而在離德昌縣城20公里的麻粟鄉,安寧河谷岸邊豎起一個個大風車。這里是中國首個山谷風力發電場,也是四川首座風力發電場。
據介紹,德昌風電場所發電量全部由國家電網全額收購,無限電損失,電費結算及電價補貼及時到位,為公司的運作提供了良好的環境。德昌風電場截至2015年5月13日,已連續安全運行1512天,共完成上網電量4.65億千瓦時,實現產值2.83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