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強氣候可行性論證工作,是經濟社會發展的現實需求,也是預防和減輕重大氣象災害的重要措施。”23日,在江西省氣象局舉行的“世界氣象日”報告會上,江西省氣象科學研究所所長聶秋生介紹,開展氣候可行性論證工作,對防御和減輕自然災害具有重要意義。
氣候可行性論證工作關乎普通民眾切身利益
據介紹,江西省是一個自然災害多發省份,每年因災造成的損失很大,這其中由氣象災害及其引發的次生災害所造成的損失高達80%以上。“在氣象災害的時空分布規律,不同行業遭受的氣象災害種類、受災影響程度,防災、救災措施等方面進行科學的防災減災氣候可行性論證,能夠減少災害發生時可能造成的損失,從而更好地保障國家和人民群眾的生命財產安全。”聶秋生說。
不少人認為,氣候可行性論證工作似乎離普通民眾很遠,其實這項工作關乎著民眾的切身利益。“琯溪蜜柚是福建漳州平和縣的地方名果,號稱柚中之冠,1998 年,江西省吉安地區擬搞大面積的琯溪蜜柚開發。”聶秋生在會上介紹說,江西省氣科所和當地氣象局獲悉后,立即聯合開展琯溪蜜柚氣候適應性論證分析工作,通過對原產地和擬引進地氣候條件進行對比分析,得出的結論是該地區并不適宜引種琯溪蜜柚,當地政府領導對這一建議予以采納,從而制止了盲目大面積引種而可能造成的重大經濟損失。
合理利用氣候資源對經濟建設有重要意義
太陽能、風能等氣候資源是清潔可再生能源,具有廣闊的發展前景。“合理開發利用氣候資源,既可以減少環境污染又可減輕能源短缺的壓力,對經濟建設有著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但是,由于太陽能、風能等氣候資源利用設施造價較高,一旦布局規劃失策,將會造成大量浪費。”聶秋生說,為充分利用氣候資源,對太陽能、風能等氣候資源利用地區及廠址選擇等進行氣候可行性論證是遠見之舉。
據介紹,自2005年起,江西省氣象科學研究所在全省范圍內先后豎立了80余座測風塔,積累了大量的測風數據,對全省數十處風場開展風電場建設氣候可行性論證。江西省第一批風電場都昌磯山湖及廬山區長嶺風電場就是根據論證結果建成的,目前經濟效益顯著。同時也根據論證結果,否決了一些風能資源不合適的項目,避免了投資浪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