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門峽的風就是這樣靠手持風輪一個山頭一個山頭找到的,可是這些風能用嗎?
當三門峽開發第一個風電項目的評審報告報上去時,評審組的專家們否定了,評審組甚至認為三門峽的風無法使用,在三門峽沒有發展風電的可能。由于三門峽屬于丘陵地區,風向風力不穩定,不好把握。風電設備投資很大,地形復雜,裝機困難,一旦失誤可能造成巨大損失。參與評審的一位專家說:“三門峽風力資源雖然比較豐富,但風況比較復雜,風能開發難度較大。”
難度大,也要開發!如何開發,成為當時的難題。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在各個方面積極給予支持,協調有關部門解決企業發展上的困難。在這種良好的環境下,電力企業有了信心,他們反復摸索,找到新的數據,修改可行性報告,終于得到專家的認可。
2007年4月,大唐公司在陜縣王家后鄉開工建設三門峽市第一個風電項目,也就是清源風電場一期2.55萬千瓦項目。該項目于2008年8月正式并網運行。項目的建成標志著三門峽從此有了清潔能源發電項目——風電。星星之火,可以燎原,隨后大唐公司又上馬了清源二期、鞍子山等風電場。這幾個風場的建成投入,用事實證明,三門峽風資源非常好,適合發展風電。
大唐清源一期及隨后幾個項目的成功運營,也極大地鼓舞了其他正在觀望的投資者的信心。2010年,一些公司紛紛到三門峽“跑馬圈地”,立測風塔進行測風,甚至相隔幾十米就是兩家公司分別立的測風塔,造成區域重疊,互不相讓。
面對這無序競爭的局面,為確保風能資源有序開發,市委、市政府研究決定下狠勁進行整頓。作為能源主管部門的市發改委能源局經過多次調研,出臺了《三門峽市風電管理辦法》,強化風電開發管理。《辦法》強調全市風能資源實行統一管理,要求縣市密切配合、協調引導、規模開發、有序競爭?!掇k法》還對項目選址、前期、核準、建設、驗收及運行作了詳細規定。由于措施得力,無序競爭的局面很快得到遏制。
從2012年開始,我市風電項目進入平穩有序發展階段,這個階段建成了3個項目,至2013年底上網規模達到15.1萬千瓦。2014年是我市風電發展的高峰年,這一年我市列入國家核準計劃項目9個,當年在建項目6個,建成4個。
2014年12月27日,由大唐河南清潔能源公司投建的全部采用單機3000千瓦機型的上渠風電場建成投產,試運行以來累計發電1600多萬千瓦時,進入沖擊500小時試運行階段。上渠風電場的建成投產,標志著三門峽風電發展邁向了成熟發展的新階段,也標志著內陸山區安裝大型風電機組技術的成熟,對推進內陸山區風電規模化、大型化有十分重要的帶動和示范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