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國電力建設集團有限公司所屬水電顧問集團承擔的863計劃先進能源技術領域“海上風電場建設關鍵技術研究”主題項目——“海上風資源、海況及地質勘測測量技術研究”課題,通過了由科技部組織的專家驗收。
此次進行的“海上風資源、海況及地質勘測測量技術研究”課題,以大唐萊州灣海上風電場項目為研究對象,建立海上風資源測量、海洋水文和環境條件測量示范平臺,解決存在于海上風電場工程勘測、設計、建設、等關鍵技術難題。通過建立國內首個海上三維超聲波測風示范平臺,解風流場的空間變化過程;通過建立專用潮位觀測站和專用波浪觀測站,收集了潮位及波浪資料,分析工程海域的潮位、潮流、波浪和泥沙等環境要素;通過借鑒石油、港口碼頭等近海勘測方法,建立了海上風電場地質勘察與地質條件評價方法體系,構建了風電場巖土體本構關系數值模型,對巖土體與風機基礎相互作用進行了研究。
該項目是國家“863”高技術研究發展計劃的重點項目,主要針對我國海上風電場開發海域軟弱復雜地基、極端風速大等特點,解決存在于海上風電工程勘測、設計、建設、運行維護等關鍵技術難題,建立海上風電機組及基礎技術規范和檢測認證體系,提升我國海上風電的建設、運營水平。旨在通過在技術與裝備上的突破,實現高效率、低成本、規?;I巷L電開發建設目標。研發出適合我國海域特點的風電工程專用運輸船只和海上風電安裝平臺,提高運輸和安裝效率、降低總造價。
與會專家認真聽取了項目研究情況的匯報,對研究成果進行了認真的討論和審議,認為該項研究成果具有較高的推廣應用價值,經濟效益顯著,一致同意項目通過驗收。通過該項課題研究,取得了海上大型風電場前期工作中最基礎和關鍵的風電外部環境參數,形成自主知識產權的測量核心技術及分析評估方法。本課題的完成將推動中國海上風電場的建設步伐,并進一步促進國內風電機組制造、設計、施工、運營行業的整體技術發展,為我國風電場大規模建設奠定堅實的基礎。
據了解,該海上風電場建成后,平均年上網發電量約7.3億千瓦時,與相同發電量的火電相比,每年可為電網節約標煤約23.5萬噸,大幅減少燃煤所產生的溫室氣體和煙塵、灰渣等污染物排放;此外,還可節約用水,減少相應的水力排灰廢水等對水環境的污染,具有明顯的環境效益、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
通過該課題的完成,使科研人員取得了海上大型風電場前期工作中最基礎和關鍵的風電外部環境參數,形成自主知識產權的測量核心技術及分析評估方法。其將有助于推動中國海上風電場的建設步伐,并進一步促進國內風電機組制造、設計、施工、運營行業的整體技術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