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西蘇旗把加快發展風電產業作為調整經濟結構、轉變生產方式、推進新型能源、倡導節能減排的重要戰略舉措,同時,緊緊抓住被自治區經信委確定為風電就地消納試點地區的有利時機,不斷增加本地用電負荷和加快外送通道建設,逐步提高風電就地消納和外送能力,全旗風電產業呈現跨越式發展。該旗現有風電場7個,核準項目15項,核準裝機容量76萬千瓦。2008年至今,該旗風電項目累計完成投資61億元,發電34億千瓦時,實現風電產值18億元,節約標煤約110萬噸,減少二氧化碳排放量339余噸碳當量。
2013年,該旗風電項目共完成投資12.23億元,新增并網容量10萬千瓦,均居全盟第一;已并網發電企業6戶,總裝機容量達到了51萬千瓦,并網發電達到65.7萬千瓦,居全盟第三位;年發電量達到10億千瓦時,同比增長26%;實現產值4.73億元,同比增長26.4%。成為該旗工業經濟名副其實的支柱產業。
西蘇旗境內風能、太陽能資源豐富,具有穩定度高、連續性好、無破壞性風速的品質和規模開發的先天優勢。是國內最佳的風能區之一。目前,該旗規劃建設的有朱日和風場和賽漢塔拉風場,其中朱日和風場是國內最早的風電試點。
隨著國家可再生能源產業鼓勵性政策的制定出臺,西蘇旗因地制宜地發展風電,認真做好風電規劃和電網規劃的銜接,重點推動用電負荷較大產業發展,不斷提高風電外送能力,確保風電能持續、健康發展。到目前,已有4個35KTV變電站和一批農網改造項目建成投入使用,為增加本地用電負荷提供堅強的電網保障。近日,又從自治區傳來好消息,總投資4億元,裝機容量4.95萬千瓦,年發電775萬千瓦時,于去年10月并網發電的西蘇旗國華新能源風電場二期發電項目上網電價(含稅上網電價0.51元/千瓦時)獲自治區發改委批復。這對于促進當地風電實現就地消納,切實解決大規模風電并網困難、產能過剩的問題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同時也實現讓“風繼續吹”的目標。
今后五年,該旗將繼續緊緊圍繞自治區“8337”發展思路中的“把內蒙古建成保障首都、服務華北、面向全國的清潔能源輸出基地”的目標,進一步加大清潔能源開發力度,到2017年,力爭全旗風電裝機容量達到150萬千瓦,年發電量達到36億度。
放眼望去,如今的蘇尼特大草原上,一座座巍然矗立的巨型風力發電機組就像一個個草原的守護神一樣,在遼闊的草原上展臂狂舞,將昔日避之不及的“風魔”變成了炙手可熱的寶物,也將風電產業逐步打造成為該旗縣域經濟發展新的支撐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