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細化發展還有掣肘
針織企業需要針織機械長時間、穩定、高效地運轉,對產品精度、穩定性及可靠性要求較高,而針織機械零部件的加工精度則是影響產品質量的重要因素。泉州精鎂機械有限公司的負責人說,企業所用的織針一般都為進口。國內的織針除在強度、壽命方面有先天不足之外,加工工藝的精度也不夠。一位企業負責人甚至表示,使用國內的織針,只會拖機械性能的后腿。
據企業介紹,一般國外的織針能用到6個月,而國內好的針織勉強能用到3個月。業內人士介紹,小小織針成為行業發展短板的背后原因在于,目前我國織針制造企業的生產規模一般較小、研發能力較弱、設備精度偏低、熱處理水平不高的現狀還沒有明顯改善。只是個別企業的一些型號的產品有所進步,觸動到了國外產品,使它們在國內的銷售價格有所下降。織針制造企業的資產狀況也參差不齊,大一些的企業資產可能超過千萬元,小一些的可能只有幾十萬元。由于大多數企業自主開發能力有限,因而國產制針設備的科技含量較低,加工精度還滿足不了高檔織針的要求,產品多以中、低檔的織針為主;與國外知名公司生產的織針產品還是有很大差距的。
作為國外知名的織針生產商,韓國三星精密織針的企業的負責人說,他們的織針在中國受到歡迎的主要原因是質量穩定。三星織針的客戶已經包括國內主要的電腦橫機制造商,如慈星橫機、飛虎橫機等。據了解,針織機械企業存在大量的非標準零部件需生產,行業內普遍采用外協加工的方式獲取零部件。出于對零部件加工精度的要求以及技術保密等因素的考慮,核心零部件供應商與行業內現有大型企業建立起了長期而穩定的合作關系。隨著技術的進步,零部件供應商的加工工藝與針織機械企業共同發展,加工精度迅速提高,成熟的零部件加工工藝成為新進入企業的主要壁壘之一。
智能化是發展潮流
從不同類別針織設備的市場需求和技術發展來看,針織機械的電腦化程度逐年提升,電腦控制技術包括電子選針、電子調線、電子自動彎紗等得到普遍應用,水平不斷提高。提高大圓機在穩定工作狀態下的最高轉速是提高生產效率的重要途徑。意大利圣東尼公司、臺灣凹凸公司近年都推出了高速機型。電腦提花圓機由于受限于電子選針器的選針頻率,所以機速較低。但是通過制造、配合及控制精度的提高,電腦提花圓機的轉速也在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