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日報訊(通訊員張文雯報道)在國家“十二五”期間大力推進光伏荒漠電站及分布式電站應用的戰略機遇下,由特變電工(600089,股吧)新疆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特變電工新能源公司)開發、投資、設計、建設的大型風光互補荒漠并網示范電站—吐魯番100MW國家級示范電站,于12月19日成功并網發電。此項目是我國首座100MW級風光互補發電示范站,與之配套的MW級高效高壓并網控制逆變器以及高壓并網配電設備,更是與國內優秀科研院所合作研制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大規模并網光伏系統配套產品,使特變電工在創新發展的道路上又邁出了堅實的一步。
特變電工新能源公司擁有一支集風能資源開發、投融資、設計、施工安裝、運行維護為一體的人才隊伍,通過“產、學、研、用”相結合,潛心攻關風能微觀資源分析應用及風、光互補集成等核心技術,立足新疆千萬千瓦風電發展規劃和全國總裝機量達到一億千瓦的發展規劃,進行小草湖百兆瓦級風光互補電站項目的開發建設。
該項目選址位于新疆天山南麓塔里木盆地北緣吐魯番盆地西部,三面環山,處于“三十里風區”的下游,風能資源比較豐富,同時該地區屬于我國日照資源二類地區,擁有較為豐富的太陽能資源,夏季日照達到全年最大值,這就為在吐魯番小草湖地區建設風光互補發電項目提供了基礎資源條件。
鑒于風能和太陽能在季節上具有較強的互補性,春季風資源最豐富,也即風電春季出力最大,光伏發電則在夏季最大, 夏、冬季基本上為新春、疆用電負荷高峰季節,風電和光伏發電的這種出力在季節上的特點可以互補單一電源在季節上的出力不均等問題,特變電工新能源公司科研技術團隊潛心研究,應用國家863項目“百兆瓦級光伏系統集成技術與關鍵設備研發”的科研成果,彌補獨立風力發電和太陽能光伏發電系統的不足,向電網提供更加穩定的電能;充分利用空間,實現地面和高空的合理利用,發揮風、光資源的互補優勢,實現兩種資源最大程度的整合;共用一套送變電設備,降低工程造價;同用一套經營管理人員,提高工作效率,降低運行成本。將風力發電與太陽能發電技術加以綜合利用,從而構成一種互補的新型能源,將是本世紀能源結構中一個新的增長點。
同時,特變電工新能源公司在設計中采用先進可行的節電、節水及節約原材料的措施,能源和資源利用合理,設計中嚴格貫徹了節能、環保的指導思想,技術方案和設備、材料選擇、建筑結構等方面,充分考慮了節能的要求,減少了線路投資,節約了土地資源,并能夠適應遠景年風光互補電站建設規模和地區電網的發展。各項設計指標達到國內平均先進水平,為電場長期經濟高效運行奠定了基礎,符合國家的產業政策,符合可持續發展戰略,節能、節水、環保。
該電站投運后,風電場正常運行年上網電量為9953.9萬千瓦/小時,與相同發電量的火電相比,相當于每年可節約標煤22898.56噸,相應每年可減少多種大氣污染物的排放,其中減少二氧化碳約5.6萬噸,二氧化硫約191.1噸,氮氧化物(N0X)約166.53噸。還可減少大量灰渣的排放,改善環境質量。
大型風光互補荒漠并網示范電站的建成投運,將充分發揮當地資源優勢,極大豐富新能源開發的資源構成,增強新能源開發體系的資源輸出能力,提高可再生能源在能源結構中的比重,為綠色能源的探索、開發、發展、創新提供了有利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