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正在建設中的風力發電廠。
酒泉“借風”之惑
“大風歌”真的能喚醒千里荒原嗎?奇跡真能在茫茫戈壁上創造嗎?一年前,穿行在甘肅酒泉以西的公路上,映入眼簾的是茫茫戈壁,勁風呼嘯。而如今,大風歌喚醒了千里荒原,這里成為國家風電基地建設的主戰場:一排排風機槳葉隨風,一座座裝備車間拔地而起。有關人士指出,酒泉風電基地的建設由于集中上馬,目前已出現了一些困擾發展的“瓶頸”問題,比如電能如何送出,調峰怎樣解決,大量風電的消費市場在哪里,等等。
世界規模最大的風力發電場—甘肅酒泉千萬千瓦級風電基地,在今年全國“兩會”遭質疑的消息傳出后,引起輿論的廣泛關注。
酒泉風電基地遠期要達到3565萬千瓦裝機容量,總投資達1200多億元,被視為是繼西氣東輸、西油東送、西電東送、青藏鐵路之后西部大開發的又一標志性工程。
就在該項工程有條不紊開展之際,工信部副部長苗圩的一句話,讓甘肅酒泉的千萬千瓦級風電項目陷入尷尬。
“國內紛紛上馬的風力發電廠大多是形象工程。”全國“兩會”期間,工信部副部長苗圩參加湖北團小組討論時,認為我國風沙伴存,風電設備受風沙磨損大,上馬太多風電項目不符合國情,“特別是甘肅那個千萬千瓦級的風力發電站”。
一石激起千層浪,風電基地引來質疑聲一片,事實真相究竟如何?時代周報記者驅車千里來到酒泉展開了實地調查。
風帶來的希望
力爭到2015年銷售收入超150億元的新能源基地。
在未來的幾十年中,中國將建成4座千萬千瓦的風電場,以便調整中國的能源結構。其中酒泉千萬千瓦級風力發電項目,是我國批準的第一個千萬千瓦風電基地,它的成功與否將直接關系到其他3座風電站的興建與否。
據記者了解,目前在世界上尚無連片的千萬千瓦風電項目。“酒泉千萬千瓦風電項目將解決不可預測的所有難題。”酒泉市下屬玉門市的一位負責人稱,“我們成功解決了各種問題之后,其他的3座風電站才會興建。”
在未來的若干年中,酒泉風電將繼續備受國內外關注。
酒泉千萬千瓦級風電基地的建設,將對中國調整能源結構、節能減排產生重大意義。蘭州理工大學機電工程學院王宏教授這樣評價。他說,僅就甘肅來說,它將使當地的資源優勢得到更加充分的發揮,并帶動裝備制造業發展,進而促進了經濟發展方式轉變和結構調整,最終推動民生的改善。
近日,本報記者對酒泉千萬千瓦風電項目的來龍去脈、國內外關注的相關問題進行了調查。
20世紀末,當時玉門油田年生產量下降到35萬噸,短短幾十年,中國第一個石油工業誕生地,輝煌便成了昨日云煙。到2009年11月最后一批石油工人搬到酒泉基地,已經過去了10年。
來自玉門市統計局的一份資料顯示:1996年全市有90家市屬工業,到2000年僅剩8戶企業勉強維持經營;城市化率也由上世紀90年代的70%以上驟降至35%;下崗失業人員超過了3.5萬人,其中特困群眾有1.4萬人,城市低保人員增至6000余人。
玉門人何去何從,成了一個新的難題。